通信人家园

标题: 【连载结束】我的华为 --- 一个基层员工的成长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2-4-28 10:58
作者: h68810115     标题: 【连载结束】我的华为 --- 一个基层员工的成长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7-2 08:29 编辑

有人有疑问,做个简单说明:《我的华为》只是文章的一个名字而已,别理解深了。
其实最开始写的时候,名字是《我所经历的华为》,觉得有点长,不顺口,大家可以按《我所经历的华为》来理解。


    1  加入华为
            【1】    一个中专落榜生
            【2】    朴素的理由决定了专业

            【3】    刻骨铭心的冷  
            【4】    抓主要矛盾
            【5】    开启“大五”生活
           
            【6】    国企唯一的工作
            【7】    通信之缘

    2  新员工
            【8】    入职华为  
            【9】    98年的待遇体系

            【10】  测试的定位
            【11】  打通任督二脉
            【12】  华为的大冲
            【13】  被忘记转正的新员工

    3  深圳一年半
            【14】  有待进步的认人能力
            【15】  两月买的2部手机
            【16】  被窃密之后信息安全制度
            【17】  独具特色的罚款制度
            【18】  搬迁上海的机会
            【19】  箱子比里面东西贵   

    4  再回上海
            【20】 现网经验非常重要
            【21】 定位单通
            【22】 水涨船才会高的大涨薪
            【23】 3G的热潮
            【24】 被嫌弃的华为
            【25】 领导已经不相信科学了
            【26】 无编制无预算

    5  CWLL两年
            【27】 我的专利
            【28】 天下第三的员工
            【29】
关注C114
            【30】 我靠,It Works
            【31】 汽车站里乘飞机


    6  再回GSM
            【32】延迟的BSC6000
            【33】成为“自干五”
            【34】最忙碌的一个月
            【35】GSM腾飞
            【36】定岗定薪
            【37】7000人大辞职

    7  印尼工程锻炼
            【38】中爪哇设备安装经理
            【39】ULO冲刺及被夸大的受伤
            【40】印尼印象

    8  移动创新中心
            【41】冰岛之旅
            【42】标准的战场
            【43】痛苦使人进步
            【44】欧洲之旅
            【45】海外收官

    9  第一次做SE
            【46】系统(Stupid)工程师(Engineer)

    10  大转身
            【47】一粒沙子
            【48】缓慢的起步
            【49】SRAN核算难题
            【50】原来是你做的SRAN啊
            【51】一次完美的预判
            【52】财经收获
            【53】通信之路

    11  感谢感恩
            【53】感谢感恩



















时间:  2022-4-28 10:58
作者: h68810115

占位,目录

时间:  2022-4-28 11:00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4-28 11:06 编辑

      
       这个题目其实已经想了很久了,但一直没动笔,原因是当时还在职,写公司的事情不可避免的需要写到公司同事和领导,要对经历的事情评价,感觉不是特别合适,再加上一直在写《通信之路》,因此也就一直拖下来了。
      
       现在重新把这个题目捡起来,一是《通信之路》已经写完了,下面就是抽时间慢慢校稿,二是已经从华为退休了半年,时间更多了,现在上海疫情又严重,天天在家也没事干,最关键的是想明白了,可以在文章中只写自己的成长和感悟,不一定要涉及到其他人,这样就可以避开最大的障碍。
      
       该文只是自己的随笔,写到哪算哪,有些事情记得也不一定准确,各位曾经的同事请多包容。
      
1  加入华为
      
       华为作为高科技企业,对学历是有要求的,作为“加入华为”的前篇,自然要加一个求学小节,也可以当作伪学霸的自我吹嘘。
      
1.1     求学获得敲门砖
      
       笔者出生农村,作为70年前半截出生的人,小时候对穷有一点印象,但好像也有饿肚子的记忆,饭总是能吃饱的,只是小学的时候好像菜比较少,最常吃的青菜,韭菜,茄子,丝瓜等菜园里面能长的,荤菜吃得少些,好像到初中之后好像就完全改善了。
      
       一个中专落榜生
      
       初中之前好像没有努力学习的概念,只是在学校按时完成作业,放学之后就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疯玩。和小伙伴不同的是好像我每次考试成绩还行,虽然我爸妈好像从来没关心过成绩。
      
       读了初中之后好像老爸给了一个目标,考中专,因为考上中专之后就可以转“国家户口”。那个时候我们农村人自然都是农业户口,老家叫“农村户口”,对应的,城里人的户口叫“国家户口”。那个时候农村户口的人只能种地,最多是在乡镇企业里面上上班,收入是非常低,“国家户口”的人都是拿工资的,国营企业招工也只招“国家户口”的人,哪怕有个别不是城镇户口的,也都是临时工。
      
       中专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初中考的,叫小中专,要读3年或4年,一种是高中考的,叫大中专(非大专),一般是读2年,但好像录取人数比较少。老爸之所以给了目标,我估计是因为大我几岁的表姐初中毕业考了一个师范学校,初中学习非常好,也是我妈那头亲戚里第一通过考试完成身份转换的。
      
       初中学习成绩也还行,基本上在班上前5名,一个年级有4个班,年级上应该已经是20名之后了。虽然作为乡里的学校比我们乡其他几个村里学校要正规一些,但学校一年也就考10个左右的中专。我们那个时候中专的分数线要比重点高中分数线要高的,原因就是中专能转户口。
                              
01 中专梦想.jpg
那时的中专是农村娃的梦想
      
       不咸不淡的初中三年,没有偷懒,也没有特别努力,最后中考没有惊喜,当然也没有惊吓,距离中专最低分数线大概是8分,比我高中母校的分数线高1分。那年踩线录取的好像是3个,对我来说,也就是很幸运的以全校倒数第四名考上了重点高中,虽然我老爸还是有点失望的。
      
       从农村学校跟上节奏
      
       从农村学校到市里上学,我们自然是要住校的,那个时候还不是双休日,每周就是周日休息一天,也不是每周都回家,每个月回家一次,拿钱拿粮。每次放假回学校的那天下午或晚上,都是我们这些住校生的节日,大家多少都会带一些吃的东西,在打闹中完成交换和分享。
      
       我们原来农村的初中,真正有大专以上文凭的老师占比不高,有文凭的都是年轻老师。化学老师好像是代课老师,都不是学校正式员工,数学是水平还不错的民办老师。所以,虽然我原来在初中学校里还算是不错的,但到了高中就非常一般了,上高中之后各科前几次测验我好像都不是很好,差距还不小。

02 一中.jpg
农村娃上高中之前也没进过几次城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是进高中之后第一次正式考试,是全班和全校排名的,我印象特别深,第一次考了班级第37名,一共45个人,我们敬爱的李老师好像还表扬我了,说我有进步。但对我来说,好像从来没有排名这么靠后,觉得特别掉面子。
      
       住校生相比城市里的走读生有一个优势就是学习时间相对多一些,晚上规定是必须要上晚自习的,好像是2个多小时,周日休息的时候也就睡个懒觉,偶尔打个牌,也没钱到街上去乱逛,学习也不算特别卖力,按部就班跟着老师节奏就可以。虽然底子不是很好,第一次排名也算倒数,但我感觉后面的一些单元测试好像成绩有    所进步,所以我预期期末应该能进前20名。
      
       期末考完试放了几天假然才去学校去拿成绩单和寒假作业的,早上到宿舍好像已经比较晚了,还没到去拿成绩单的时间,就在宿舍和同学随便聊,聊的话题自然是考试成绩。我就问一个早到一点成绩非常好的邱同学(最后是保送985),这次谁第一名啊,邱同学回答我说,就是我眼睛里面的一个人。我转头两边看了看,我那同学就说,别看了,就是你。我立即就说,不可能。虽然我有自己的预期,但从来没想过考第一,能进前20我就很满意了,毕竟高中才过了1/6。
      
       不过结果那次考试我的确是班级第一名,这是远远超出我预期的。之后的2年多学习就更加放松一些,也比较稳,基本上都考不进班级前三,就在4-7名之间晃荡,只有一次掉出过前10名,我们班前面的几个人实在是太厉害了,自愧不如,我的第一完全是运气。



附件: 01 中专梦想.jpg (2022-4-28 10:59, 59.55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MTMwfDNhYWEzZWUy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2 一中.jpg (2022-4-28 10:59, 88.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MTMxfDI0MGMyMjM1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4-28 11:00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4-28 11:05
作者: 史诗级龙套

前排占位
时间:  2022-4-28 11:08
作者: alu-007

  我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90-95年之间,初中考中专还是选拔了好多优秀的尖子生,但是95年之后就突然不香了。
  公主是高中上的2年制中专,这是考不上大学的落榜生去读的。
时间:  2022-4-28 11:11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4-28 11:12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4-28 14:37 编辑
alu-007 发表于 2022-4-28 11:08
我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90-95年之间,初中考中专还是选拔了好多优秀的尖子生,但是95年之后就突然不香了。 ...


这是我因为上海疫情在家没事干写着玩的,和你说的无关。

至于你说,可以发挥上学做题时的研究精神,再多搜索搜索,形成自己的判断,信息还是比较多的,别被信息茧房封闭了。
时间:  2022-4-28 11:15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4-28 11:21 编辑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4-28 11:11
那时候盐城第一中学和盐城中学差别有多大?
我读书那会儿,盐城中学已经号称是江苏三大名校之一
年产清 ...

盐城中学要江苏第一档8所省重点之一,比一中强很多了,一中相当于是县中,江苏96所省重点之一。

当年盐城中学自主招生我参加了,我离分数线也就差了30多分,哈哈。

城区和郊县分数线是分开来的,城区招生180个,城区人口可能有个20,30万吧,其他8个县,每个乡镇只允许去10多个人去考,2700人竞争90个名额,相当激烈。



时间:  2022-4-28 11:15
作者: jadam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4-28 11:00
客家人自信心要爆棚了

这帖里觉得不宜和客家人开启口水战,会影响帖子质量。

时间:  2022-4-28 11:18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4-28 11:18
作者: jadam

楼主的“有码”“中专梦想”照片年代信息不太符合70年前半截出生的人的背景啊。
时间:  2022-4-28 11:19
作者: h68810115

jadam 发表于 2022-4-28 11:18
楼主的“有码”“中专梦想”照片年代信息不太符合70年前半截出生的人的背景啊。

随便找的一个图
时间:  2022-4-28 11:21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4-28 11:24
作者: jadam

alu-007 发表于 2022-4-28 11:08
我就是那个年代过来的,90-95年之间,初中考中专还是选拔了好多优秀的尖子生,但是95年之后就突然不香了。 ...

中专这个事情不同地域/地区都有不同的热度。这个事情比较复杂,学习表现和家庭资源都是其中的要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时间:  2022-4-28 11:41
作者: Chianti2018

大元帅,也和华为说goodbye了? 华为省了一点你的工资,但你的多年深入跨界研发,供应链器件选型,和供应链商务和财务知识价值和降成本价值,就被HW弃之如草芥?

Huawei现在这HR没有战略管理意识么?账都不会算。
时间:  2022-4-28 11:49
作者: h68810115

Chianti2018 发表于 2022-4-28 11:41
大元帅,也和华为说goodbye了? 华为省了一点你的工资,但你的多年深入跨界研发,供应链器件选型,和供应链 ...

我主动申请退休的
时间:  2022-4-28 12:35
作者: 科信通信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4-28 11:00
null

哈哈!
时间:  2022-4-28 13:54
作者: weixiao1783


时间:  2022-4-28 16:03
作者: 123就是123

*
时间:  2022-4-28 16:32
作者: coffee198375

企二代能做好都不容易。。。。
时间:  2022-4-28 18:28
作者: Chianti2018

确实,公司不是家,不能绑在一个公司上。
时间:  2022-4-28 18:34
作者: mygodzj

本帖最后由 mygodzj 于 2022-4-28 18:35 编辑

留名,和大元帅差不多同时间注册的账号
时间:  2022-4-29 10:24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4-29 10:28 编辑

      
       早早定下来的专业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是教我们物理的,我们班也是李老师调到我们学校带的第一届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以感情非常深。高中毕业快30年了,李老师每年大年初四都固定组织在老家的同学一起吃饭,外地回老家过年的,在老家工作的,只要没特殊情况,大家一般都会参加,这个传统已经保持了10多年了。之所以安排在初四,因为老师年初三和他刚工作带的第一届学生吃饭,毕竟我们是晚了3年的小师弟。

      

       我们那个时候学校有个计算机机房,高一年级还开计算机基础课的,这在当时是非常少的。李老师调到我们学校之后除了教物理之外,还兼职教计算机课,也就同时兼职管着学校的计算机机房。机房里面的计算机牌子不记得了,只记得是键盘上面有线接到一个显示器上,键盘上面有个磁带机,键盘的大小和现在108键键盘的大小差不多,小键盘的位置是一个磁带机,大概是下图的布局,实在找不到瘦长带磁带机的图片了:

03 最早的电脑.jpg

计算机大概的结构

      

       李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编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的程序,每次考试完了以后,会叫我们班上几个同学到机房里面把纸面上的分数录到计算机里面。当时觉得很奇怪,纸面排名也很快,录到计算机里面也就是年级排名简单一些,是不是有必要录进去?现在想来把分数录进去可能可以有更多管理和比较维度,而不仅仅是排名,更何况,后面学校扩招之后一个年级有几十班,有计算机管理要简化很多。

      

       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都是很乐意去帮老师录分数的,因为每次录好了之后会有几十分钟的游戏时间,因为没有磁盘,好像是计算机自带的,就是最简单的吃豆子游戏。但这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有吸引力了。

05 吃豆子游戏.jpg

吃豆子游戏,不过那个时候好像不是彩色显示

      

       高中早早接触计算机还有一个副产品,也就是我到了高三就决定之后大学要学计算机专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可以玩游戏,第二就是工作条件好。玩游戏自然不要解释,那个时候正是电子游戏发展的高峰,谁还不喜欢玩个游戏?要解释一下的是工作条件好,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

      

       那个时候计算机是个稀罕玩意,计算机都是有单独机房的,机房里面都是垫高的防静电地板,进机房都是要换鞋的,机房标配都是有空调的,以保证机房始终在合适的温度。那个时候不要说家庭了,我们苏北小地方,90%以上的办公室都是没有空调的。如果大学学习计算机,毕业之后的工作肯定是在机房里,吹着空调,打着游戏,想想都觉得很惬意。因此,在李老师的影响之下,我很早就暗暗的把计算机专业给定下来了,就因为两个超级朴素的理由。

      

       谁知道人的计划赶不上发展的变化快,等我毕业到了上海,发现上海单位里不但机房里有空调,连部分车间里也是有空调的,再过两年,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空调。不过即便如此,选择计算机专业也没选错,毕竟也是我们当年最热门的专业。

      
       高考前的小风波
      

       在高考前的某个假期,应该是五一,我们班有几个人没回去,在宿舍打牌,李老师正好到宿舍巡查,看到我们在打牌火冒三丈,把我们几个人一顿骂,还不解气,然后就说,你们都回家,叫你们家长过来。

      

       当时我就懵了,我在读书期间一直算是乖孩子,虽然学习不那么努力,虽然也会贪玩,但还算比较遵守规则,不出线,不捣蛋,按时完成作业,因此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带过家长。按后来和李老师喝酒时候的说法,他看到我的脸色都变了。当然,最后也是没有真的带家长,让我们每个人写了一份检讨书,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检讨书里面要写上下次月考的班级排名目标和年级排名目标。认认真真的写好检讨书交给老师,这事算是过去了,后面老师好像也没有检查我是不是考到目标名次了。

      

       多年以后,李老师多次在吃饭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事,在酒桌上说这事肯定是为了提升喝酒的气氛。说到喝酒,李老师一开始是不太喝酒的,但经过几十年的“酒精考验”,现在喝个8两到1斤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某次李老师到上海出差,我们上海几个同学请老师吃饭,那天我带了4瓶白酒,老师也喝High了(没醉),也算报了“一箭之仇”(开玩笑)。

      
       盲填的高考志愿
      

       那个时候江苏并不是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能参加高考的,在高考前2月我们有一个预考,同时也是高中毕业考,卷子比较简单,只有过了预考线的考生才能报名参加高考。预考对重点中学学生都不是问题,刷掉的主要是高考成绩一直不太好学校的学生。那时学校和学校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学校100多人一年可能就只有几个人能考上大学。

      

       江苏那个时候的高考志愿都是考前填的,相当于是盲填,所有的信息只有一本填报手册,里面有各大学今年在江苏的分专业招生计划,去年各高校在江苏录取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这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对考生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很大程度上是在赌运气。

06 江苏1993年录取分数.jpg

这是1993年录取统计结果给1994年高考填志愿参考的

      

       首先是不知道自己将要考多少分,其次,江苏本省的学校招生人数会多一些,外省学校在江苏招生也就是几十人或几个人,分到特定专业数字就更小了。因此,招生人数少的学校经常会碰到大小年,一年分数很高,一年分数很低,比如北大的理工科有的时候会比江苏省内很多一本都要低。

      

       自己早早确定要学计算机专业对填报志愿也是一个挑战,那个时候计算机,国际贸易,自动化,电信等都是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都要比各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不少。因此,为了确保能够上计算机专业,在学校上就保守一点,就没选择高分热门的南大,交大了,而是选择分数低一点的华中理工大学。

      
       超常发挥的高考
      

       我们那年高考是一次非常神奇的高考,江苏用的是全国卷,其他科目都还正常,就是物理变态的难。我高中的时候物理一直是比较好的,在考物理的时候刚做几题就觉得好像比平常做的卷子要难不少,做第一遍的时候还跳过了好几题,但翻卷子的时间已经比旁边人晚了不少。我一直保持着老师告诉我们的考试习惯,一眼看题有思路的先做,再做需要思考的题,最后啃难题,但物理平常都是一遍做到底,高考物理卷我是做了3遍才把所有题目做完。考完之后和同学交流才想明白,我翻卷子晚可能是因为旁边人不会做的题目更多,所以翻卷子更快。

      

       记得所有考试完了之后有一个非正式的对答案环节,这样就能够大概估计到自己各科的分数,然后再汇总出自己的总分。我自己估下来应该至少有560分,但和其他原来差不多的同学一交流,有的说530,有的说540,好像550以上的不多,我觉得可能是我估错了,我就说我差不多550。当时是7门710总分,数理化英语生物都好估,比较难估的是语文和政治,只能估计个大概。

      

       对完分数能基本确认自己发挥正常,就放心回家等成绩了,目标也不高,550分已经基本保证重点大学(那个时候的重点大学好像比现在的一本要小一些)了,1992年重点的分数线我印象中就是550分左右。

      

       终于等到查分数的时间了,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查询,成绩是发到学校的,所以那天同学们都是跑到学校去老师那里看成绩的。当我看到自己573的总分时没有太多惊喜,比我估计的高了10分左右,看了各门成绩,就是语文高了10多分。说到语文,其实是我报志愿的痛点,高中的时候就是语文比较差,120分的卷,经常就在70分左右徘徊,以至于老师有次问我:“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其他学科成绩都挺好,为什么就是语文这么差?”。那年高考我语文终于考到了班上平均分。

      

       这个总分已经完全不用担心录取的问题了,因为那年江苏的重点线才505分,足足比上一年低了50分,而我相当于超了重点线70分。重点线低了50分主要是因为物理卷子出得太难了,我印象中江苏省平均分是30多分,我们班平均分大概是59分多一点,也没及格,我考了80出头点,比均分高不少,拉开了差距。

      

       这个高考成绩在当时还算不错的,基本所有学校都能上,以至于N年以后我曾经和到部门的小年轻开玩笑说,高清华(姓高,清华毕业,我一般叫她高清华),我差点和你成校友,只可惜我们是考前填志愿。

      

       我自己也总结过,考得好主要是3点,物理特别难,是我的强项,语文超常发挥,考了班级平均分,数学卷子的难度特别适合我,再难,被成绩好拉下,再简单,又拉不开别人。总之,高中三年,从班上倒数开始,以带水分的第二名结束,也是属于我的正常排名,因为有两个成绩比我好的同学保送了,所以还是第四名。




附件: 05 吃豆子游戏.jpg (2022-4-29 10:27, 24.4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MjY0fDk1OWE3OTNl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6 江苏1993年录取分数.jpg (2022-4-29 10:27, 463.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MjY1fDgwOWI0NDFk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3 最早的电脑.jpg (2022-4-29 10:27, 55.1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MjY2fGE5ZmVhZTgy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4-29 13:04
作者: 考拉不是骆驼

厉害
时间:  2022-4-29 14:44
作者: timberth

支持原创!
时间:  2022-4-30 22:55
作者: ziyanji2007

mark一下,五一慢慢看!
时间:  2022-5-1 15:52
作者: 天天爱开心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04-28 11:11:10 那时候盐城第一中学和盐城中学差别有多大?我读书那会儿,盐城中学已经号称是江苏三大名校之一年产清北20...

盐城老乡吗当时盐中确实杀疯了
时间:  2022-5-1 16:01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1 16:06 编辑

      
      30年的老大
      

      毫无悬念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开始拿着录取通知书办理户口,粮油关系等手续,终于实现了农村户口转“国家户口”目标。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是削尖脑袋尽最大努力转城镇户口,现在反而是农村户口值钱,有宅基地,各种保障也不错,上海还有一个政策,父母双方有一方是农业户口的,孩子都可以免交学校的伙食费。

      

      老爸也挺开心的,毕竟那个时候农村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老爸经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做好榜样了,弟弟妹妹就不愁了,结果是弟弟上大学了,妹妹没考上。开学前,家里开开心心办了几桌升学宴,之后老爸就和我一起背着被子,大包小包送我去开学了。

      

      我们提前了一天到武汉,在学校招待所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老爸就回去了,报到手续什么的,都是自己办的,找到自己的寝室,安顿下来,同寝室的也都陆陆续续到了。相互慢慢熟悉起来之后就依了大学宿舍的第一规矩,排大小。我们宿舍5个人,我的年龄最大,自然就叫我老大。再后来各宿舍再一比,乖乖不得了,全班男生就我年龄最大。

      

      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全班和我同一年的只有2,3个,大多数都是比我小1岁或小2岁,还有2个同学“丧心病狂”的比我小了3岁。同学们都有疑问啊,问我是不是留过级啊?那多掉面子啊,从小学习虽然不算优秀,但肯定不可能留级的。

      

      那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和同学一比较才发现问题所在,我是7周岁上一年级的,那个时候小学只上5年,初中3年,也就说如果那个时候有义务教育说法的话,应该是8年制义务教育。我们上4年级的时候,开学发新书,我们都和班主任说,老师,自然书发错了,还是第一册,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了。老师则笑眯眯的说,没发错,你们小学要读6年,自然还要重新学一遍。

      

      知道我现在为什么涉猎广了吧,我小学自然多学一年,基础牢靠多了。

10 体制教育改革.jpg
小学多读一年
      

      原来是我们正好碰上教育改革,刚刚查了一下,应该是1985年5月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里面首次提出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东部地区先行,当然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教育结构改革及明确发展方向。我印象中,比我们高两级的在五年级的时候是分流的,一部分成绩好的升初中,一部分人是继续留在小学读六年级。江苏是走得快的,而我正好赶上了,我大学同学里很多是小学读5年的。

      

      原来,我的这个老大称呼是有“中央”背景的。

      

      从宿舍老大升级为班级老大之后,大学4年,基本上没人叫我名字,到现在毕业20多年了,大学同学都还是以老大称呼。

      
      刻骨铭心的冷
      

      华中理工大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学校,好像老师说过,华工是除了农业院校之外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学校,仅次于清华,当然,后面高校合并潮之后就不清楚了。也是因为大,所以学校里什么都有,银行,邮局,商店,菜场,医院,反正学生需要的都能满足,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基本上不出学校,一个学期最多出去2,3次,当然在校门外的录像厅看录像,大排档吃东西不算出校门。

      

      那个时代学校生活其实比较平淡的,无非是打牌,打游戏和上课,唯一终身不能忘记的就是为期4天绝对意义上的穷游,深刻体会到了冷的滋味,到现在和寝室的同学聊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那是大二刚刚开学没多久,算是夏天末尾或秋老虎反扑,反正气象预报武汉超过40度,学校宣布放假两天。寝室几个同学商量说,要不出去玩吧,在宿舍也没什么事干。说去旅游,其实是去我们军训教官那玩,我们军训的时候教官部队驻地好像是在湖北河南交界的地方,军训完了之后我们寝室有同学和他有过通信联系,于是我们每人带了100块现金就一路向北往河南进军了。

      

      中午出发的时候武汉应该是39度40度,我们5人一行都是大学生的标配,拖鞋大短裤文化衫,每人再带了一套换洗。那时候的火车都是绿皮车,车票很便宜,我们又可以买学生票,应该只要几块钱就能到目的地。随着火车一站一站的停,我们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刚开出去几站,发现有人穿长袖上了,再过几站,发现有人穿夹克上车,再过几站,已经有人穿着薄毛衣上来。我们一直在车厢里没啥感觉,只是觉得这些人挺奇怪的。

12 逆行.jpg

原来我们才是逆行者

      

      等我们下车了之后才知道,奇怪的是我们,当时下着小雨,当地所有人都穿着毛衣和夹克,估计当时的温度应该只有16,7度,而我们5个人都是穿着短袖短裤。好不容易到了军训教官的基地,正好他们部队出去外出训练去了,幸运的是,我们的教官是留守的。见到教官第一件事情是问他有衣服不,太冷了,教官就拿了几件军服给我们,一人一套,立马就感觉到了全身暖和起来。

      

      如果事仅如此,并不值得我们几十年都如此印象深刻。因为教官不能外出,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商量下一步计划是啥?本来在周围玩一下或回学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天不知道如何讨论出继续北上去郑州的结论,一个同学说有表姐在郑州,一个同学说有高中同学在郑州大学,去了之后找他同学,到郑州玩一圈挺好,虽然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郑州。到现在,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还在争论,到底是谁最先提出去郑州的罪魁祸首

      

      于是,第二天吃完午饭,我们依依不舍的和教官告别,当然,对暖和的衣服更加依依不舍,虽然依然很冷,但我们也不能把人家军装穿走啊。于是,我们几个在16度左右的天气穿着大裤衩短袖勇敢的迈出了军营,那豪迈程度应该赶得上过雪山的红军。火车票也不是立即就有,买了时间最近的火车票,加上路上的时间,到郑州已经晚上9点多了。

      

      郑州并没有比教官驻地那里暖和,甚至更冷一些,我们到郑州已经很晚了,想去找某同学的表姐,然而某同学说他只有表姐办公室的电话,这个时候肯定没人了。再回头问蔡同学,要不到你同学那去?蔡同学说,我只知道他是哪个系的,现在这么晚还赶过去还能找得到人不?

      

      那好了,投奔的人都没着落,那只有自力更生了。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已经在来郑州的路上花了20块了,接下来至少还有1-2天,要吃饭,要买回去的火车票,住旅馆显然是不太可能了,需要留点预留资金,毕竟明天是否能找到人还不确定。集体商议的结果是,先去找个地方解决晚饭问题,然后晚上在火车站候车厅过一夜。

      

      晚饭就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快餐店,因为冷,所以每个都吃了一碗热乎的,吃完了之后全身暖和多了,慢慢踱步回火车站。回到候车厅,也只能打打牌,聊聊天,不像现在到哪个地方都不会无聊,手机通世界。聊着聊着就发现问题了,候车厅也冷,虽然没有外面冷,但候车大厅巨大的电风扇无处不在,在室内温度不高的时候,被巨大的风扇吹着,会不停的哆嗦。

11 类似的大风扇.jpg

类似于这种大风扇

      

      天气肯定不是只在某一个地方突变的,武汉热的时候,郑州气温估计也是高的,我们出发向北气温降低估计也是突发的,武汉没预测准是肯定的,郑州是不是冷我们也无法知道啊。从候车大厅无处不在的巨大风扇来看,前一两天气温也是高的。我们几个人在候车大厅各个位置的椅子上都能被电风扇吹得瑟瑟发抖,当时在想,为什么工作人员反应这么慢,降温都一天了,电风扇居然还不关。后来转遍候车大厅,发现只有厕所没有风,最暖和。

      

      不管哆嗦不哆嗦,时间还是匀速的前进,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大概5点多6点,大家都醒了,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到外面散步取取暖,因为在候车厅里面坐着吹大电风扇实在是太冷了。于是,我们5个人,在13,14度左右的早晨,穿着两件短袖,在郑州街头开始散步取暖,那回头率绝对杠杠的,几乎所有人都抛来看外星人那样的奇怪眼神。

11 郑州亚细亚.jpg

亚细亚是那个时代的商业标杆

      

      又经过白天一天的折腾,两同学的投靠人还都找到了,郑州大学的同学那混了顿早饭,在宿舍暖暖的睡了一觉,在表姐那混了顿午饭及晚上的羊肉烩面,再远远的眺望了一眼全国闻名的亚细亚商场,晚上我们就赶紧打道回府了。回到宿舍,翻出被子躺下的那一刹那,觉得暖和是天下第一幸福的事情,比吃饱要幸福多了。




附件: 11 类似的大风扇.jpg (2022-5-1 16:02, 34.2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TAzfDMwZGZiNWI3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10 体制教育改革.jpg (2022-5-1 16:02, 69.5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TA0fGUzODBhYWNi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11 郑州亚细亚.jpg (2022-5-1 16:02, 78.9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TA1fGM4NjI1NzA2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12 逆行.jpg (2022-5-1 16:02, 50.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TA2fGQ0OWViZmU4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1 16:07
作者: h68810115

天天爱开心 发表于 2022-5-1 15:52
盐城老乡吗当时盐中确实杀疯了

他明显不是盐城的,盐城的怎么可能不知道盐中和一中的差异?哈哈。
我是盐城的
时间:  2022-5-1 17:48
作者: 天天爱开心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05-01 16:07:16 他明显不是盐城的,盐城的怎么可能不知道盐中和一中的差异?哈哈。我是盐城的

我东台的当时没上东中,去了盐中
时间:  2022-5-1 19:50
作者: fssw

那几年开始,南通起来了。
时间:  2022-5-1 20:51
作者: h68810115

天天爱开心 发表于 2022-5-1 17:48
我东台的当时没上东中,去了盐中

那我们是半个老乡,因为江苏是散装的,哈哈
时间:  2022-5-1 22:36
作者: 天天爱开心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05-01 20:51:16 那我们是半个老乡,因为江苏是散装的,哈哈

毕竟是苏联
时间:  2022-5-2 12:00
作者: qkb_75@163.com

还没看呢,先点赞再说了!
时间:  2022-5-2 12:03
作者: qkb_75@163.com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9 10:24
早早定下来的专业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是教我们物理的,我们班也是李老师调到我们学 ...

厉害!
时间:  2022-5-2 21:16
作者: coffee198375

敬一个。。。。
时间:  2022-5-3 09:30
作者: Hyping0001

追更
时间:  2022-5-3 11:04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3 11:07 编辑

      
        抓主要矛盾
      

        学习都是有目标的,也是在指挥棒指挥之下学习的,高考不考体育和上海中考体育有30分,在家长看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高考要考7门,那我们就必须全面发展,到了大学,对我来说,没有考研的目标,那就需要统筹一下学习的策略了。专业课是以后吃饭的家伙,那是主要矛盾,要认认真真学的,其他的,简单对付一下,能考过去就行了。

21 Pascal教材.jpg

我们用的好像也是清华大学版

      

        印象中第一门专业课是Pascal语言,语言名称是为了纪念法国数学家布莱兹·帕斯卡而命名,这个语言实际上用得不多,但因为Pascal语言语法严谨,层次分明,程序易写,可读性强,使其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主要教学语言。当然,我们之后也学了C语言,这个是当时最流行的语言。这门考试记得考得还行,其他的专业课,比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也马马虎虎,不过印象中也有几门专业课好像也没学太明白,其中就有一门人工智能,现在只记得图灵测试了,当时也没有现在所谓的大数据,GPU这些概念。其他课学得就没那么上心了,高数,大学物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等,考试都能考个60,70分。我一个大学同学就曾说过,大学学会的最大本领就是,给他一本书,用两天时间能够考60分。

      

        虽然我们是工科,但学校规定我们必须要完成一定的人文学分的选修课,选修的范围挺广,语文,语言类,音乐,电影,艺术等,其中有一门是日语,每周都上课,所以学分比较高,好像一个学期就是4个学分,我记得我应该再加上4个学分就完成了选修任务,于是,我也报了日语选修。

      

        一起选修的有一个是我们隔壁班的,学得比较好,所以学期末的时候考试就靠他了。选修课考试不是很严格,因为没学,所以考试基本不会,就等同学做完给我答案了。在无聊等候的时候,我就在草稿纸上随便抄了个题目,也没当回事。等同学做得差不多了,我就顺手把这个草稿纸递过去了,谁知道,同学就把这一题答案写了一下就回来了,立即再写了个“把所有答案都给我”再递过去,当然,我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考完试之后和同学聊,同学说,看到你的纸条,上面只有一题不会,学得挺扎实啊,看样子考试之前说的是放烟幕弹的,看到第二次的纸条才知道要把所有的答案写上去。结果是由我同学水平决定的,自然是毫无悬念,我也完成了人文学科选修任务。

      

        本科要求英语过四级,我是大二报名考四级的,虽然考试是一次通过了,但分也不高,好像是70分不到。同学们过了四级之后也都报名了六级考试,这个自然也就随大流报了六级。但在现实中并没有努力的去学英语,结果就是两次六级考试都没通过,并且第二次考试比第一次考试还低了几分,于是,基于真实的自我认知及行动力,也就没有再去浪费那报名费了。

      
        一次难以启齿的补考
      

        我一直不爱运动,体育一直不好,无论是长跑,短跑,还是球类,高中体育能及格也基本是老师给个面子,因为没人体育不及格。高中的时候,学校规定是要70分才有资格评三好生,所以本人在高中从来没拿过三好生,当然也有可能老师一直不待见我。

      

        不记得是哪学期了,反正有一学期体育考试的项目好像有三步上篮,这对经常或者不经常打篮球的男生来说都不是问题,也不太记得咋回事,我就和我们寝室的某同学一起,在课上的考试都没及格,需要补考。

      

        补考是在某天早锻炼时间,我和同学到了篮球场,几分钟完事了,虽然不太标准,但老师也没说啥,我们自己的判断体育补考也就是个意思。谁知道,老师开始说了,某同学,你这是在补考,是体育补考,是篮球的体育补考,你穿着凉鞋打篮球啊?你没有运动鞋啊?你说你这种态度是否严肃对待的态度吗,你觉得能过吗?当然,最后两个人还都是过了,但也差一点因为同学的凉鞋被拖下水。

      

        除了这次,在大学里面的其他项目好像基本上都是勉强及格,长跑,短跑,无一例外。后来印象中是要选专项,我选择了健身,这个比较简单,容易考,毕竟胖点有进步空间。再之后没体育课了,也就完全解放了。

      
        没被抓到的犯规
      

        这次犯规在大学也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代考,只是很幸运的没抓被抓住,也完成了任务。

      

        同学因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不及格,之后的补考也没过,因此需要重修,也就是跟着比我们低一级的同学一起上课和考试。关键是他重修也基本没去上课,自己觉得考试还是考不过。于是就和我商量,能不能替他考一下。

      

        对我来说,已经学了一年了,有多少还记得是个问号,考试都是安排在期末,我们这一级本身也要考试,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期末突击的,这就意味着我要多考一门。不过我还是答应了,于是,一年之后又把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书翻出来,开始复习。

      

        现在已经没有印象当时监考老师是如何核对证件的,也不记得如何做准备的,反正我看了一天的书之后就坐在考场上了。拿到卷子之后就开始做,差不多40分钟把会做的题做完了,剩下的都是类似于用门电路搭加法器或用加法器搭其他什么电路相对复杂的题目,我算了一下,我做的题大概有70多分,剩下的坐在考场里也不会,作为一个代考的人员,在考场每一分钟都是危险的,交卷离开考场之后只要不核对卷面,这任务就算完成了。于是我就在低一级学弟奇怪的眼神中匆匆交卷离开了考场,结果当然也是圆满的。

      

        学习之外

      

        在学习之外,大学其他生活也就比较单调了,不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不喜欢运动,所以在大学里面做得最多的是打牌,看小说及看录像。打牌应该是全民运动,自不多说,那个时候阅读还没有电子化,看的书主要是来自于学校图书馆和宿舍边上的租书店,图书馆可以借主要是一些世界名著,租书店流行的武侠小说,爱情小说更多一些。

      

        看录像应该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因为也没有太多其他娱乐活动,或者说,看录像是最经济的活动之一。印象中看录像每次是2块钱,中午12点半开始,一直循环播放到晚上12点,录像厅有大有小,大的3个厅,小的只有一个厅,但到后期1个厅的基本都消失了。每个厅循环播放2-3部电影,这个厅看完可以到另外一个厅去看,录像厅会把当天播放电影做个宣传单送宿舍楼,算是广告服务到客户。

23 赌神.jpg

发哥的赌神

      

        播放的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只能看个情节,电影也基本上是以中文字幕的美国片及香港电影为主。美国大片的特点是在存量片之外还会紧跟时代潮流,比如印象中某录像厅有两天是独家播放《阿甘正传》,人都要挤爆了,终结者,异形等,都是在大学期间看的。在美国片之外就是港片,那个时候香港电影正处于繁荣期,周润发,周星驰,成龙,李连杰,洪金宝等也都在演艺巅峰,《赌神》,《中南海保镖》,《警察故事》,《黄飞鸿》,《逃学威龙》等经典电影数不胜数,也有逐渐成为经典的《大话西游》。

      

        除了电影之外,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真正见证了电脑游戏的繁荣和发展。从大二开始就有同学开始打着学习的名义买电脑,实际上电脑到了宿舍之后基本都成为了游戏机。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游戏还基本上都是以单机为主,但也已经有部分游戏支持局域网联机。沙丘虽然创造了即时战略游戏这一类别,但命令与征服(Command & Conquer)就像智能手机的苹果一样真正定义了即时战略游戏主要因素:资源采集+生产建设+兵团作战。其他的像仙剑奇侠传,三国,大航海时代,暗黑破坏神等,都是一类游戏的经典。

22 CC.jpg
即时战略游戏的经典
      

        总之,对我来说,大学谈不上精彩,平平稳稳,安安全全,规规矩矩的完成了4年的学习,看书多,看录像多,有点专业的基本知识,自学能力到是有了不小的提升,没有很好,但也不是很差,应该属于那个时代最普通最普通的典型大学生。但无论如何,还是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就有了进华为的敲门砖。




附件: 21 Pascal教材.jpg (2022-5-3 11:07, 38.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jQ0fDAzNzI3ZjJk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22 CC.jpg (2022-5-3 11:07, 10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jQ1fDJiMTY5MzFi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23 赌神.jpg (2022-5-3 11:07, 7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jQ2fGQyNGY5ODll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3 19:17
作者: 123就是123

***
时间:  2022-5-4 11:11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4 11:16 编辑


1.2  在国企读了一年“大五”

        
       到了大四,毕业找工作就逐渐成为最主要的目标。那个时候虽然普通国企还是主流,但国企的颓势已显,老家的国企效益更差,老爸说,找工作长江以北不要考虑。我们毕业的时候已经开始推行双向选择,企业到学校摆场开招聘会,达成一致之后签三方协议,虽然说不包分配,但好像还没有找不到工作的,毕竟那时大学毕业生还不是特别多,我们的学校也还行。
        
       瞄准上海的应聘
        

       招聘的信息有很多,有些大企业会有单独的介绍会,各种消息也非常多,神一级的企业是宝洁,听说是全国只招几十个,年薪几十万,像我这样的大学学渣压根不敢考虑。华为好像也有专场的招聘会,递了个简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印象中我们系好像只有1,2个人直接应届进了华为,电信系和自动化系的人多一些。

        
       我的应聘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瞄准上海的企业,毕竟离家近一点,老爸说弟弟考大学也考上海的学校,兄弟两在一个城市也方便点。招聘会应该有很多场,大多数都是,,但上海的企业其实不多,毕竟上海本身的高校就非常多。我印象中我投简历的企业不多,看到了“上海XXX厂”摊位之后就投了个简历,面试过程不复杂,问了我一些问题之后他们基本满意,毕竟那个时候“XX厂”出现的都是国企,投简历的人不多。我们人事科长问我,你有什么问题需要问的吗?我问,解决上海户口吗?给了一个肯定答复之后,我说那好,我没问题了,面试通过的话,我们就签。
02 体育馆招聘会.jpg
我们招聘会也在体育馆

        
       虽然现在年轻人知道户口对应着买房的指标,但那个时候重要性倒不是买房,而是关系到一切,比如,没户口,社保都交不了,结婚也只能回原籍办理,当然,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潜意识里的认知惯性,也没想到后面的变化这么快。外地高校落户上海可能更简单一些,只要单位有指标即可,好像上海本地高校落户留上海反而更复杂一些,还会涉及到打分及学校指标。
        
       回到宿舍之后,同寝室同学知道我签了一个国营厂,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这个企业明显实力不算强,毕竟招聘会才开了没几次,后面应该还有不少机会,都劝我重新再找,确定之后改签。我嫌麻烦,签都签了,到上海之后再看。后来我们一个班,除了考研的,连我一共4个人签了上海的单位,一个宝钢,两个邮电部的研究所,的确就是我的签得最不好。再之后又知道,我们学校加我一共3个人签了这个单位,其中一个还是我高中隔壁班的同学。
        
       总之,工作的单位定了,虽然起点不高。不过,真正到了单位之后才知道,我相当于在这个单位又读了一年“大五”,比大四更爽的一年,还有点微薄工资。
        
       初入职
        

       从学校回家玩了一个月,和高中同学约着7月底去一起去单位报到,临走前,老爸给了我1000块钱并给我一个结论式的临别赠言:“我们两清了,再不会给你钱了,往后只有你孝敬我了”。于是,我就怀揣着1000块钱及我的梦想,开始了自己独立的人生篇章。

        
       到了单位报到之后先是安排宿舍,宿舍是单位集体宿舍,总共5层楼,1-3楼是办公室和车间,4,5楼是宿舍,每一间安排两个人,面积和大学宿舍差不多,每个楼层公共卫生间和水房,总之,和大学宿舍没什么两样。
        
       然后分部门,我们那一批总共有8个人,我们学校3个人是分到厂里的研究所,按传统,大学生到了厂里之后是需要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因此我们几个人又一起到研究所的车间,每个人都跟一个师傅,干了一个月拧螺丝接线生产线的活。研究所下面又分了几个部门,我们3个人又分到了3个不同部门,我是分配到研究所技术办公室,另外一个分到控制系统部门,有实际产品在开发,至于销售了多少就不太清楚了,我高中同学是分到技术开发部。不过我高中同学到这个单位纯粹是为了陪在上海读研究生的女朋友兼体验生活,半年之后就回老家到自己家公司上班了。
        
       说是技术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位还有几年退休的老先生,一间小办公室里面两张办公桌,我和老先生面对面坐着。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事情干,反正我是没有任何任务,没有任何事情,老先生连让我看什么资料都没说过。刚开始一周还每天早早到,按时按点下班,但就这样,一天坐在办公室,除了早上和老先生打个招呼早上好,下班打个招呼明天见,基本上一天也没啥话说。
03 对坐办公室.jpg         
       对坐有点压抑

        
       老先生在厂里挺受尊敬,原来做出产品贡献,但作为一个小年轻天天坐在对面,没活干也没话说,挺压抑,于是第二周开始就经常跑到隔壁办公室和年轻人一起聊天,到车间和带我的师傅们聊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聊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次数也越来越多,在办公室的时间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上海话也逐渐的能听懂,也可以逐渐说一些洋泾浜的上海话,当然,越聊也就越知道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单位。
        
       大五”生活
        

       N多年后我一直这样来总结我上班的第一个国企:2468式的企业,早上上班时间点有200人,晚上下班时有400人,中午食堂吃饭的是600人,单位实际发工资的是800人,因为有不少人长期请病假,然后在外面自己再找活干;迟到的可以碰上早退的,下午5点钟下班,但4点50分的时候,厂门口打卡机旁边一堆人就在那等着打卡。

        
       度过了最初的拘谨,经过工人师傅的调教,也因为没有任何人管我,通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实践,我大多数时候一天标准流程大概是:10点半或11点起床洗漱,赶上中午11点半食堂开饭,吃完饭和大多数住宿舍同事一起回宿舍休息一会,吹一会牛,然后12点半左右去办公室,泡杯茶看会报纸,然后再到隔壁办公室或车间吹牛聊天,到4点多准备下班。下班之后去菜场买菜做饭,吃完饭洗好碗,晚上一起吹牛聊天或打牌。
04 走廊做饭.jpg
走廊做饭是很有烟火气的


        
       因为集体宿舍就在厂里,我们在宿舍所有用电都是免费的,做饭烧水都是用电。住宿舍的大学生会自由组合,2-3个人组成做饭小团队。做饭并没有专门的厨房,都是在宿舍走廊上放张桌子,从宿舍拉一个插线排出来,油乎乎的桌子上放着油盐酱醋等调料。大家下班买菜做饭的节奏是差不多的,到了时间就在走廊一字排开,烧菜间隙还互相交流一下今天晚上吃什么,那是真正最有烟火气的时间,我的厨艺也是在这一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子舒服是非常舒服,但对于一个已经毕业工作了的打工人来说,还是惨了点,因为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到了单位之后过了半个月,领到了人生第一次工资,工资单显示,月工资419块,再加上月底报道而得到的半个月工资,一共领到了600多块。当然,这并不是所有收入的全部,因为还有奖金,不同部门的奖金不同,我每个月奖金大概是400块,一个月实际到手工作大概是800多一点,而当年上海市平均工资在1200多元。
        
       我之后也和同学总结过,工作的第一年和大四基本是一样的,住集体宿舍,没啥事,每天睡懒觉,晚上吹牛打牌,和学校唯一的差异就是有800块的补助,虽然比一些读研究生的同学还低一些,另外就是宿舍能做饭,大学宿舍一般是明令禁止的。
        
       每个月800块的收入还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用,毕业那年我弟弟刚刚考到上海读大学,开学之后我每个月还要给我弟弟400块钱生活费,所以经常到月底就没钱了,靠借债度日。在每个月的800多块之外,逢年过节,厂里还会发几百块过节费,还发过一次不到2000块的年终奖,这些额外的收入会稍微弥补一下每个月亏空。因此,当第二月拿到工资拿到手的时候,我已经定下一个目标,这个单位我只待一年,必须寻找出路。也因为定下了这个目标,把在这个单位的生活当“大五”过也就没什么压力了。





附件: 03 对坐办公室.jpg (2022-5-4 11:15, 72.04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zgzfDdjMzFjZDQ0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2 体育馆招聘会.jpg (2022-5-4 11:15, 134.22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zg0fGQzYWU5Zjhi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4 走廊做饭.jpg (2022-5-4 11:15, 39.46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Nzg1fDAwODNiMGZl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4 12:26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5-4 14:22
作者: awayz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9 10:24
早早定下来的专业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是教我们物理的,我们班也是李老师调到我们学 ...

那年的物理确实难!印象里我考了71分
时间:  2022-5-4 14:41
作者: h68810115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5-4 12:26
这个工作确实找得一般啊,我记得00年的样子,通信企业给毕业生起薪4k是没啥问题的

那是变化非常大的几年,经济,企业,人的理念上。
找这个企业,主要是进上海。
时间:  2022-5-4 22:46
作者: 没事来看看

火钳刘明
时间:  2022-5-4 22:51
作者: 没事来看看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8 11:49
我主动申请退休的

45就可以了啊,这点我觉得挺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祝福
时间:  2022-5-4 23:00
作者: 没事来看看

123就是123 发表于 2022-5-3 19:17 *

注意言行
时间:  2022-5-5 00:40
作者: 汪胖子

本帖最后由 汪胖子 于 2022-5-5 00:55 编辑

津津有味的看到“大五生活”,一边看也是一边在回忆自己的青春。
楼主大元帅大概比我大2-3岁,我猜1974年的吧,因为你大二那个热的出奇的九月,我高三,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数学老师边上课边用毛巾擦汗然后能拧出很多水来的样子,真敬业,那年上海38度好像,后来记忆中再没出现过这么热的九月。

我也有一个学霸同学,因为1988年上海甲肝流行,他休学留级多读一次小学四年级,才和我做了同学,成绩很好,他也和我说过,第二次读,卷子都做过,基础特别扎实,哈哈哈,但我觉得是因为多发育一年,生理上有优势。

我们那时高中出来读的中专还是挺牛的,工作很容易找,但是中专已经开始不如前几年,也就是楼主那时;我们那时带大字头的都算考进大学,并没感觉大专和本科的差距如今天这么大,感觉就是读3年和读4年的区别,我们那时还有读2年制大专的,比如财会类。但是楼主的老父亲的话还是让我很惊讶,并没有看不起的意思,老父亲能在那个时代就说出不找长江以北的企业的话,这种远见,真是牛逼的。我当年是可以进本科的,但是就是想早点工作赚钱,现在想想,格局小了。

很多大学的经历也是让我感触的,包括看的电影,但是游戏那是已经玩帝国时代和红警,我也考过2次英语等级考,也是第二次还不如第一次,区别是我是四级没考过,真是有点丢脸。也是不喜欢体育,所以怕体育不及格,在学校运动会抓拍一张我们体育老师的跳远瞬间,还特地自己洗出来送给他,结果当然是我的体育及格了。

我第一次拿工资是1999年6月,我当时是1500,但是我没坐满一个月,我第一个月也拿了400多块钱。


时间:  2022-5-5 08:37
作者: swzxb

追更,催更
时间:  2022-5-5 08:40
作者: h68810115

汪胖子 发表于 2022-5-5 00:40
津津有味的看到“大五生活”,一边看也是一边在回忆自己的青春。
楼主大元帅大概比我大2-3岁,我猜1974年的 ...

感谢分享,感谢捧场
时间:  2022-5-5 08:42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5 08:45 编辑

       
       拿回毕业证书
      

       因为单位收入整体是比较低的,所以虽然每年都招不少应届毕业生,但基本上留不住人。我们进单位的时候,宿舍里面基本上都是进单位1,2年的,只有个别因为特殊原因还留下的,流失率是非常高的。

      

       为了应对高流失率,单位一直采用签约违约金的制度,比如我们,签约6年,每年2500元,合计15000元,每服务一年就减少2500,比我们晚一年的,好像是5000一年,合计3万元了,再之后的,因为离开了就不知道了。与此同时,所有大学生报到之后单位都会以办理户口的名义将毕业证书收走,虽然现在看不可思议,但当年的确是这么干的,可能是要给同学们找工作设置点障碍吧。

      

       到单位报到之后第二年3,4月份的时候,我们新的身份证拿到了,这也就意味着户口已经办好了。虽然之前已经知道比我们早的大学生的毕业证书一直没拿回来,但就我自己而言我觉得可以去试试。本来想拉上两个比我们早的人一起去,壮壮声势,也壮壮胆子,他们鸡贼的笑一笑说,你成功了,我们随后。

毕业证书.jpg

毕业证书很重要

      

       不记得是我一个去的还是和我们一届的几个人一起去的,反正就是在上班时间直接跑到人事科科长办公室,直截了当的说,朱科长,你看,我们的身份证已经拿到了,说明户口已经办好了,那毕业证书应该是用好了,我们想拿回来自己保管。人事科长好像也没说不让,就说核对整理一下,再等两天。过程出奇的顺利,连一点点期待的争执都没有,也确实有点扫兴。等我们拿到毕业证书之后,宿舍里其他人也纷纷去人事科把毕业证书拿回来了。

      

       也许是惯例,也许大家暂时用不到毕业证书,我印象中至少有工作2,3年的人是没拿回来的,更早的就不知道了。可能也因为我知道我在这个单位不会干很久,牵头也无所谓。其实也就是沟通,只是其他人没想到要去拿,去沟通一下,可能早就没这个规则了。

      
       国企的福利
      
       国企除了收入低点之外,其他什么都好,真的。
      
       我们单位有规定,夏天的几个月好像有几块还是几十块的高温费,30度还是32度就会有绿豆汤喝,食堂做好绿豆汤凉好,然后各部门各车间派人拉到自己部门,最高温度超过35度有冷饮发,并且只上上午半天班,如果天气预报当天最高气温超过38度,全天就不用上班了,这可能和当时还有一些比较大的车间没有空调有一定关系。
      
       1998年的夏天特别热,8月初那会好像连续好多天至少35度,中间也间隔少数几天报38度的,厂里怕我们在宿舍太热,特地告诉我们可以用厂里的大会议室,里面有空调。于是,我们大概有一周还是两周,天天下午在会议室开几桌牌,不用上班,到下班时间散伙,去菜场买菜烧饭,晚上继续吹牛打牌。
      
       单位的其他福利也不错,厂里有自己的医务室,也有一个小的活动室,对于晚上不想做饭的,晚上食堂也有师傅值班到6点多,价格也不贵,还是单独的小炒。单位对集体宿舍大学生有一个额外的福利,每年都会找个周末,组队到周边玩一圈,印象中第一次是苏州周庄,第二次好像是去了浙江。
      
       当然,说到福利,就不能不提国企特有过节发粮油的传统了。印象最深的是春节之前,厂里提前多日把春节的物资发下来,除了传统的大米和油之外,每个人都还发了5斤年糕。我们是2个人一起组队吃饭的,也就意味着我们一共有10斤年糕。米和油是可以放久一些的,但年糕不经放,宿舍里面每个人又都有,送不出去,后面又要过年放假了,作为农村出生的人,浪费粮食又绝对做不出来,于是我们几个人开始了几乎每天都要吃年糕消耗之旅。
      
       唯一的一次工作
      
       “大五”生活过了差不多1年,不记得啥原因了,我就从技术办调出来了,换到了一个有产品销售的部门,产品是类似于网管及控制软件。到那没多久,领导就安排了一个任务,花2个月时间给这软件写个使用说明书。
      
       要写软件说明书,那肯定是先去了解这个软件功能。说实话,这个软件现在想起来,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核心功能就是在图形界面上创建几种设备的图标,建立多个不同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同设备逻辑图标需要和对应的实际设备建立通信联系,获取各设备状态,通过图形界面给设备下发部分控制命令,设备故障了有告警。总之,就是一个用VB编写的功能并不太复杂的网管小系统。
工作.jpg
      
       虽然领导说是几个月,实际上我只花了两个礼拜时间,先是熟悉功能和菜单,并顺带做了一遍测试,发现了几个小问题,然后开始截图写文档。说实话,因为玩了一年,也实在是太无聊了,这个活基本上是紧赶慢赶以最快的节奏做,还有几个晚上的加班。大概4,5年之后,原来单位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晚两年进单位的同事说,我写的使用说明书用了好几年,因为功能没太多变化,只做了很少的修改。
      
       换部门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找工作了,毕竟“大五”的日子虽好,但总归是要毕业的,我们那一届进去的行动算比较快的,我应该是第三个跳出去的。当然,我们原来一起混宿舍的,包括前几年进来的,几年之后也都从单位毕业了,毕竟人都是要生活和发展的。



附件: 毕业证书.jpg (2022-5-5 08:44, 107.22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ODQ2fDAxNjcwNmE2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工作.jpg (2022-5-5 08:44, 101.44 KB) / 下载次数 2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ODQ3fDdjNDhiMWM2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5 09:21
作者: 家园小奴工

天天爱开心 发表于 2022-5-1 17:48
我东台的当时没上东中,去了盐中

这是很牛逼的了,到了盐中有没有很失落?
时间:  2022-5-5 09:53
作者: gdzhhy

追更,催更
时间:  2022-5-5 10:17
作者: plasterlux

本帖最后由 plasterlux 于 2022-5-5 10:18 编辑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5-3 11:04
抓主要矛盾               学习都是有目标的,也是在指挥棒指挥之下学习的,高考不考体育和 ...

我也是江苏的,差不多比大元帅晚3年吧。
也是7周岁上小学、小学6年;高考盲填志愿(我那时高考总分750分了);
在大学基本上是年龄最大的那几个;好多比我小3岁,最小的比我小4岁 :(
大学也上的计算机,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也是pascal;
打游戏从 C&C开始, 印象深刻的还有仙剑、魔法门之英雄无敌,后来的红警、帝国时代、暗黑


时间:  2022-5-5 11:19
作者: 21页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8 11:00
这个题目其实已经想了很久了,但一直没动笔,原因是当时还在职,写公司的事情不可避免的需要 ...

和你经历很类似,我是70年代末的,而且还是中学校友,哈哈! 小中专差几分,最后进了盐城一中,当年盐城的状元是出在一中的。
时间:  2022-5-5 11:54
作者: swzxb

夏天的冰镇绿豆汤美味,馋了
时间:  2022-5-5 11:55
作者: PONY

追更,催更,膜拜
时间:  2022-5-5 13:43
作者: shine612

拜读一下,论坛大前辈
时间:  2022-5-5 13:46
作者: 穿裤衩的狗

支持作者,这样的连载好帖永远不嫌多
时间:  2022-5-5 13:47
作者: Gilgamesh

mark 通信版人世间
时间:  2022-5-5 14:12
作者: j7889


时间:  2022-5-5 14:21
作者: jjxjjx


时间:  2022-5-5 15:18
作者: dage1126


时间:  2022-5-5 15:48
作者: coffee198375

支持。。。。
时间:  2022-5-5 16:22
作者: Hyping0001

催更
时间:  2022-5-6 09:17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6 09:22 编辑

     
     读了一年“大五”,是时候准备毕业的事情了。

     
     准备及应聘
     

     “工作”差不多一年了,但实际又没有任何实际的工作经验,面试肯定没法吹自己干过的项目,只能把自己当作大五毕业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准备,从箱子里面翻出我的C语言和数据结构,又买了两本Visual C++,Visual Basic的书,从“Hello World”开始学习基于Windows的编程。

     

     没有工作实践的学习其实是漫无目标的,只是一个个知识点,自己都觉得信心不足,反正到现在为止我都没有真正用VC和VB编过程序,还是没感觉。但比较庆幸的是当时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的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及网络方面,毕竟自己是计算机系软件专业,主要目标是软件编程方面的工作。

01 面试的基础.jpg
这本书复习了好几遍
     

     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纸媒还是主要渠道,网络上除了少量各城市热线之外其他热门网站还比较少。不记得是如何得到招聘信息的,印象中是和宿舍同事一起到招聘会现场,投了几个企业,又看到华为招聘的摊头,于是也挤上去递了一份简历,其实也没有报多大希望,毕竟原来在学校也投过简历,连面试的机会都不曾有。

     

     华为当时的招聘应该是深圳过来的团队,估计招聘是需要在周末完成闭环的,因此在招聘会现场做了简历筛选之后就有人做技术面试,具体内容不太记得了,但问的范围应该都是C语言和数据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感觉回答得还行。说是简历,其实内容少得可怜,和大学的应聘简历没啥区别,估计面试官也是看到简历里面没啥工作方面的内容,就考了我基础知识。不管如何,现场招聘的环节算是过了,旁边稍微等了一会就告诉我下一环节的地点。

02 银河宾馆.jpg
面试的福地
     

     下一个环节我记得比较清楚,好像是银河宾馆的一个房间里面,面试我的应该是一个领导,按我后来了解华为的招聘流程,这个环节应该是综合面试,就是技术面试之后由领导再做综合判断录用不录用,薪酬,岗位,工作地点等。这个领导面试的时间也不长,估计也就10多分钟,我自己感觉聊得还不错,虽然并不能确认自己是不是能通过。

     

     虽然98年BBP机价格已经不高,也已经比较普及,但因为经济实在紧张,并没有多余的钱来购置这种“非生活必需品”,因此在简历里面就留了Email,办公室及宿舍的电话分机,面试结束之后就是等待结果通知。

     

     回到宿舍和同事们交流,别人问,华为多少钱一个月?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好像没有问多少钱一个月,或者面试的领导告诉我可能我忘记了,当时一心想着先找个单位混工作经验,并不是特别在意拿多少钱,也可能因为在学校就觉得华为是一个比较好的企业,薪水应该不差,至少要比我在国企高,所以也就忘记问了。

     

     后来我和部门小年轻开玩笑说,我是在华为录用标准最低的时候混进华为的,应届毕业的时候华为连面试机会都没给我,高校扩招之后华为录用的标准大幅度提高,面试流程也越来越正规,像我这样的学校学渣,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在简历筛选阶段就会被淘汰了,压根没有任何机会。

     
     南下的选择
     

     不记得是在招聘会现场投的中兴还是怎么投的,在华为面试之后还去中兴面试了一回。中兴面试的地方离我单位比较远,过去还是花了挺长时间的。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中兴当时在上海还有两个研究所,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我面试的是哪个研究所。

     

     到的时候好像还有好几个人在等,我在等的时候就顺便翻了翻中兴宣传资料的彩页,里面说到程控交换机的销量200多万线,不记得是上年还是累计。想起来在面试华为的时候也看到过销量,印象中是400多万线,相同口径华为好像高不少,这是我对中兴的第一印象。

     

     面试的时间也不长,具体过程不太记得了,也比较顺利,回到宿舍之后就是等待结果。现在想起来,说是“大五”毕业找工作,好像就面试了华为和中兴两个企业,其他企业也没有面试过,不知道这是不是与祖国通信事业冥冥之中的缘分。

     

     虽然面试了华为和中兴,但实际上当时对两个公司都没啥了解,也没什么概念。厂里有一个比我们早几年进来的同事前几年跳槽到中兴,虽然我不认识,但厂里有人和他一起进来的,比较熟,于是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向他请教。

     

     虽然我们俩不认识,他还是真诚客观的给我说了一下两个公司,中兴新员工起薪是4000,华为起薪是4500,华为的产品竞争力更强一点,市场销售也多一些,从长期发展看华为应该是比中兴强一些。朋友的介绍和我前面提到的程控交换机信息也能基本上对上,虽然未曾和这个朋友见过面,但是还非常感谢他坦诚的信息。

     

     等来了想要的结果,下面就是选择的问题。我签上海单位目的是解决上海户口,想着在上海工作离家近一点,现在如果想要好的就要去深圳上班,毕竟一个月还高500块,因此最后还是决定去特区看一下,那是当时中国最热的一块土地。

     
     准备报道
     

     我印象中是8月底拿到Offer的,但HR通知的时候给出报到需要带的东西,身份证,毕业证及学位证等自不必说,额外需要带的是入职体检证明,后来才知道,这个是大多数公司的基本要求,我只是因为毕业入职国企而没要求。在此之外,特地强调了一定要办边防证,华为当时是在关内,要有边防证才能进特区。

03 边防证.jpg

当时进特区是要边防证

     

     本来8月底就有结果了,我9月份实际上是可以随时报到的,但HR给的时间是10月25日,对我来说还要差不多2个月,有点长。于是,我就打电话给HR,问是不是可以提前点报到,HR回复也干脆,没法提前,前面报到都已经排满了,只能按既定日期报到。于是,我在单位又度过了两个月的大学生活,期间也完成了体检及边防证的办理。

     

     之后在国庆节假期回了趟老家,顺便告诉一下我老爸我换工作了,是到深圳的一个私营企业,老爸听完之后悠悠的说,还是国企有保障啊,私营企业说不定哪天就倒了。我也没法直接说,我说,我们厂旁边已经开始建一个新小区,房价很便宜,2100块一个平方,而我在这个厂里再干10年,不吃不喝,收入可能就10万块左右,更何况吃喝之后一分钱都不剩了。国企的最后一批分的房子名单已经确认了,都是进厂多年的人,之后也不会再有分房。况且,现在国企也不是都有保障啊,我们老家的国企也开始下岗倒闭了。

     

     当然,老爸也是纯粹担心,我就给他解释了新单位干啥的,就是做邮电局机房里面电话设备的,销售挺不错的,老爸稍微放心了点。说邮电局电话设备老爸是了解的,因为当时我们乡里邮电局上程控交换机之后,所有新装电话都是要交初装费的,相当于是家里的大件,邮电局的效益好在乡里也是公认的,那给效益好的单位卖东西,效益应该还不错。

     

     国庆节假期之后,单位组织宿舍的大学生到杭州去玩,算是我最后一次薅社会主义羊毛。玩好之后就准备去深圳报到了。工作了一年,好像没添置什么东西,和大学毕业时候差不多,也算轻装上阵。

     

     确定了华为的工作之后,关于华为的各种信息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最多的自然就是华为工作压力大,淘汰率高,但对我来说,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只准备在华为混3年工作经验,争取攒10万块钱 ,再回上海找个工作。对我来说,当时最缺的是工作经验,能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蒙混过关也是运气,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国有企业当时是有年休假福利的,并不是所有人,主要针对未成家的非本地人以及成家之后夫妻两地分居的。工作满一年了,也就有了年休假的配额,具体多少天不记得了,去深圳之前就请了年休假,这样在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我还在休假阶段,应该是有工资的,我就可以先向同事借点钱,然后把工资卡交给这个同事,用下个月的工资还,因为实在是太穷了,去深圳报到的路费都不够。
     
     就这样,我带着仅有的2000块钱(还有部分是借的)就奔向了深圳,开启了23年的华为生涯。


附件: 01 面试的基础.jpg (2022-5-6 09:20, 49.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OTYyfDVmOTFkY2Mz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2 银河宾馆.jpg (2022-5-6 09:20, 115.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OTYzfDJmMjdiODU2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3 边防证.jpg (2022-5-6 09:20, 118.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3OTY0fDhiMjRmNDdi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6 10:19
作者: 考拉不是骆驼

看完了,很感慨,LZ真棒
时间:  2022-5-6 11:41
作者: Hyping0001

追更,嘻嘻
时间:  2022-5-6 11:41
作者: 大肉包

大元帅出品,先顶再看
时间:  2022-5-6 14:08
作者: chq0927

向老前辈致敬,后悔没在华为坚持下去
时间:  2022-5-6 15:13
作者: timberth

C语言程序设计,是从英文版直接翻译过来的,里面章节做了调整,连用例都是一样的
时间:  2022-5-6 15:28
作者: hbnygvmj1234

chq0927 发表于 2022-5-6 14:08
向老前辈致敬,后悔没在华为坚持下去

看过华为的一个采访系列。
当时那位从华为退下来的前辈讲,当时公司里一些他认为很聪明的人,后来离职自己做事,但后来或没了消息,或做得一般
总结就是,任总还是太厉害。
当时我感慨,要是中国七八个行业各有一个任总式人物,带动七八个这样的公司,估计美帝就不敢打贸易战了
时间:  2022-5-6 15:53
作者: swzxb

本帖最后由 swzxb 于 2022-5-6 15:54 编辑

中兴和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拉开很大的差距
时间:  2022-5-6 16:18
作者: jadam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5-4 12:26
这个工作确实找得一般啊,我记得00年的样子,通信企业给毕业生起薪4k是没啥问题的

关键字国企。国企即使是通信企业在00年也开不出4K给刚毕业的吧
时间:  2022-5-7 09:56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7 11:26 编辑

      
       报到是到深圳科技园1号楼,到了之后办了必要的报到确认手续,人陆陆续续到齐之后就几辆大巴一起拉到了大队培训地点,是一个党校。
      
       大队培训
      

       那个时候的培训分为大队培训和中队培训,大队培训是两周,不分部门和体系,好像是统一编班,我记得我是9834期,就是98年第34期,从编号上看应该是每周一期,每期还分几个班。大队培训之后还会再按不同体系做一周中队培训,比如市场单独编班,中研单独编班。在培训中通过交流才知道,98年参加入职培训的员工预计有接近5000人,要知道97年年底的时候整个华为差不多就是5000人。

      

       大队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华为文化,产品知识及部分规章制度学习,当然也会安排一些讨论。早上要起床跑步,中间好像还安排过一天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干一行,爱一行”还是“爱一行,干一行”,做这个辩论其实目的也很明确,就是通过辩论及评委的引导和点评,给大家铺垫一下要安心本职工作,不要总这山看着那山高,想着换部门。

01 CC08.jpg
程控交换机是当时的销售主力
      

       每一期也都会安排公司领导和员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领导会说一些公司的情况,学员也可以提问。我不记得和我们交流的领导是谁了,但对他情况介绍里面的一句话记忆深刻,他说,随着程控交换机成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过几年的价格战,程控交换机的毛利越来越低了。既然这么说了,学员们肯定会有人配合啊,在提问环节就问了,领导,你刚才说毛利越来越低了,现在毛利大概是什么水平?领导也是爽快人,嗯,是很低了,现在大概是70%不到。说完,整个教室哄堂大笑,70%的毛利居然还是越来越低了。当然,培训学员里面估计也有一些业内人士,也提了一些行业发展的问题,我作为一个通信白丁自然是啥问题也没提。

      

       培训期间最开心的事情第一周结束的时候发了2000多块钱,那个时候华为的入职流程和现在不一样,培训期间不算正式员工,要等培训完了才正式办理入职手续,因此发钱的名义也就从“工资”变成了“培训补贴”。不管名义是什么,钱不少就行,这2000多块这钱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之前的2000块在来的路上已经用了不少,后面在深圳落脚肯定还要钱来支撑的,最困难就是工资没正常循环圈起来之前。

      

       在培训期间给一个98年上半年进公司的大学同学打电话聊了一会,主要是问问华为的情况,哪块业务发展比较好。同学告诉我,程控交换机已经比较成熟,也是销售的主力,但团队已经成建制,研发人员也比较多。无线产品还在开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在快速扩张,机会应该会多一些。

      

       大队培训结束之后本来应该接着做中队培训,但因为已经接近年底,研发人员报到偏少,中队培训人数不够,于是中队培训就缓培了,直接到部门报到,给了我们一个报到部门信息,到哪个楼找哪个秘书报到。

      

       部门报道

      

       当时华为研发体系是分两个大部门的,一个是中央研究部,简称中研,一个是中间试验部,简称中试。中研里面又分各交换,接入,智能网,无线等产品开发部门及测试部,测试部当时是和各产品部平行的,测试部下面又会分成几个部门对应到产品部,比如智能网测试部。中试部是对应中研的,中研负责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软件方面测试,中试部主要负责硬件测试及产品最后定型转生产。

      

       我是分到测试部的,我一直怀疑我分到测试部可能和我简历中提了一嘴在原来单位做了点测试工作有关。我们那期分到测试部的一共是5个人,到了测试部,接口人和我们简单聊了一会,然后问我们去哪个部门有啥意向不?我就稍微嘀咕一下,我同学说无线不错。其实我不说,也是大概率分到无线,因为只有一个人分到了智能网产品线,其他4个人都是分到了无线测试部。不过这个好也是10多年之后才兑现的,之前无线因为销售规模没上量,经济效益在研发各产品线里是属于比较差的。

      

       当时华为部门层级还不复杂,毕竟到我们入职的时候整个公司才1万人左右,研发人员大概只有2,3千人。中研部是一级部门,测试或无线是二级部门,最小的部门是称为三级部门。我入职的时候无线测试部大概有30多个人,按无线的产品分了几个组,比如基站组,BSC组,MSC组,HLR组等,根据产品的复杂度不同,人数略有差异。我最终是被分到了BSC组。

01 GSM系统.jpg
GSM系统还是比较复杂的
      

       华为有一个思想导师制度,每个新员工入职之后都会安排一个老员工带新员工,在业务知识,公司规章制度等方面带着新员工,原则上新员工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也可以和导师提的。因为那年进的新员工非常多,每个老员工(其实也就比我们早半年或一年)名下都会带好几个新员工。因为在国企有过完全没人管的窘境,因此觉得华为导师制度简直就是完美。

      

       制度归制度,领导给我安排导师在我报到的时候出差了,原来计划不长,谁知道我转正之前都没见过我导师,20多年之后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还和他开玩笑说,你只是我名义上的导师,一天都没指导过我。导师也没有放任不管,就让他带过的刚刚转正没多久的徒弟带我,也就是我实质上的导师了。

      

       导师先把我拉到实验室,对着实验室一堆设备给我讲了半个小时,这是控制器,那是基站,那是核心网,然后还讲了其他不少东西,绝大多数都不记得了,只是不明白不停说的“依旺”到底是个啥东西?当时也没问,后来在实验室听别人也一直“依旺”,“依旺”的说着,也知道他们指的是那个线,但为什么叫“依旺”呢,还是没搞明白。直到两三天后看到一个文档,才知道原来是E1,只是1念成One,看样子通信零基础的人生很难啊。

      

       最开始的学习

      

       在实验室讲的那半个小时连囫囵吞枣都算不上,导师倒也明白,然后就安排让我看GSM 11.21协议,第二天又拿了一个红皮的GSM原理的书(32K本的),名字不记得了,书里的内容不复杂,但翻译得不是很好。

      

       11.21协议是对应基站控制器和基站的Abis接口的协议,在GSM协议里面算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一个管理协议的框架,并没有详细的控制器和基站之间详细接口定义,这和A接口及其他各网元间接口完全标准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控制器和基站必须是一个厂商,而其他网元设备都可以单独招标的核心原因,因为其他接口都完全标准化的。

      

       书是GSM系统完整的介绍,技术方面不是特别深入,但比较完整,用一个礼拜啃完就对GSM系统有了完整的概念,知道呼叫怎么样接续的,为什么需要功控(发射功率控制)和切换,功控和切换的流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取漫游号码及怎么取的,为什么要分配TMSI,怎么样加密的等等,里面虽然讲了一些信道编码什么的,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很难看懂,我也只是浑沦吞枣瞄了一下。

      

       最早的两周,主要就是看书和看协议,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问问导师或旁边的老员工,有的时候他们不清楚的,就再找别人问,搞清楚了再告诉我,也会有一些可能和我们自己实际工作关联不太大的,他们也会告诉我,暂时不用关注。来华为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和人之间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连接要比在国企的感受好太多了,这个可能和我在国企正好碰到要退休的老先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对比还是非常非常强烈。




附件: 01 CC08.jpg (2022-5-7 09:58, 57.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MTQwfGNjNmFlNWM0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1 GSM系统.jpg (2022-5-7 09:58, 66.1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MTQxfDA4Mjc4NTli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7 13:15
作者: registe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8 10:58
占位,目录

楼主华为真的是你的吗?抑或你真的是华为的主人翁?
时间:  2022-5-7 13:48
作者: h68810115

registe 发表于 2022-5-7 13:15
楼主华为真的是你的吗?抑或你真的是华为的主人翁?

只是文章的一个名字而已,别理解深了。
其实最开始写的时候,名字是《我所经历的华为》,觉得有点长,不顺口,你可以按《我所经历的华为》来理解
时间:  2022-5-7 15:36
作者: hbnygvmj1234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5-7 13:48
只是文章的一个名字而已,别理解深了。
其实最开始写的时候,名字是《我所经历的华为》,觉得有点长,不 ...

坐等继续更新
记得以前有部电视剧,就是以海尔的张瑞敏为原型拍的
华为也太值得一拍,记录下他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辉煌
无论以电视剧还是纪录片的形式
就像军工记忆系列里的歼10那集纪录片一样,无数人无怨无悔地努力铸就了歼10,真是看得人心潮澎湃

时间:  2022-5-7 16:27
作者: TZLX

plasterlux 发表于 2022-5-5 10:17
我也是江苏的,差不多比大元帅晚3年吧。
也是7周岁上小学、小学6年;高考盲填志愿(我那时高考总分750分 ...

魔法门英雄无敌,我的最爱。。。
时间:  2022-5-7 16:45
作者: h68810115

TZLX 发表于 2022-5-7 16:27
魔法门英雄无敌,我的最爱。。。

看样子,勾起了不少人的回忆。
时间:  2022-5-8 06:23
作者: just100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5-8 11:14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8 11:24 编辑

      
       办理入职
      
       在部门的第一周实际上是黑户生活,没有办理入职,也就没有工号,没有邮箱,没有工卡,进出公司都是用的临时卡,也没办法在公司食堂吃饭,到吃饭时间,就自己出去到公司边上快餐店买一份炒粉或炒饭。
      

       等了一周,终于到入职的时间,和我们部门几个人一起跑到1号楼人力资源部,但我们研发的几个人是没有中队培训的,也就没人组织了,市场部的中队培训刚刚结束,他们还由班长组织,因此我们也就搭进市场部班里一起办入职。那个时候的工号是在办理入职的时候分配的,自然的,他们班排在前面,工号都是14XXX,从我们班开始,就以15XXX开始了,正好处于交接处。

      

       本来也没什么,但我们报到的时候已经基本上是年底了,因此15XXX工号的开头的大多数都是1999年入职的,所以,之后很多年,别人看到我的工号,都以为我是99年入职的,直至2007年7000人大辞职换工号。1998年年底和1999年本来是没啥差异,只是说到底是黄埔3期还是黄埔4期而已,因为华为很快就从不到1万人增加到2001冬天之前的2万多人。

      

       工号还有一个遗憾,准确的说是损失。在98年11月之前入职的新员工,是有租房补贴的,为期3年,第一年每个月600,第二年每个月400,第三年每个月200。如果按照我自己的计划是准备9月份去报到,应该是可以享受的,阴差阳错的迟了几周,就没享受到这个补贴,当然这个就只能自我安慰一下了,因为还有11月2日入职的,他只差2天,而我差了2个礼拜呢。

      
       在2007年换工号之前,华为的工号文化是非常盛行的,这和华为当时用的办公系统有一定的关系。当时华为用的办公系统是Lotus Notes,每个人都是以姓名拼音+工号生成邮箱ID,比如我,就是caojiang 15004,当然后面还有huawei的后缀。因此,任何一封邮件所有的主送人,抄送人工号都是一目了然的。     
01 Notes邮箱.jpg

Lotus Notes界面


      

       工号文化核心是越早进的工号越小,比如1992年之前入职的,工号都是几百号,97年之前都是几千号,98年之后进公司的基本都是1万号之后的。在那个时候华为员工还不多,因此是统一用5位工号,那么工号小的都是在前面补0,比如150号就是00150。在快速发展的公司进公司越早,越有可能是在领导,哪怕不认识不知道对方名字和职位,但看到抄送了几百号工号的人,处理起来自然会稍微谨慎一些。

      
       当时的待遇
      

       工资就正如之前朋友所说的每个月4500元,这是社会招聘的新员工标准工资,如果是应届生进公司大概是4000元,硕士各高500元,这是3个月试用期的标准,转正都涨工资,500或1000,比例不清楚。当然,这是普通招聘码农的标准价格,有经验特招的不在这个体系。

      

       华为工资和国企最大的差异就是只有一个标准工资,没有像国企那样工龄工资,岗位津贴,高温补贴等任何名目,发工资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工资条,当然,华为也为喜欢工资条的人开辟了专门通道,在1号楼的7楼可以刷工卡打印特定月份的工资单。

04 存折.jpg
内部银行是有存折和ATM卡的
      

       当时华为的工资并不是直接打款到银行账户上,而是发在内部账户,也可以称为内部银行。华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像,这个内部银行设在一号楼的3楼还是4楼,和当时的银行柜台没什么两样,可以用存折在柜台取现金,员工也有类似ATM用的硬卡,内部叫阳光卡,有卡当然就有ATM机,在银行柜台外面就并排放着几个ATM机。这是在公司内部的现金业务,当然员工也可以通过提交电子流将内部银行账户的钱转到外部的银行账户,这个应该是主流。

      

       设立内部账户的好处相当于是内部吸储,印象中活期的利息就和银行一年期利息差不多,如果在内部银行存定期利率更高,是银行定期利率的2倍。通过内部账户虽然是可以大大缓解公司资金的压力,但这也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在某老员工的回忆文章中就提到过,有员工跳槽到同城友商之后就开始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过,中央也曾专门派出过调查组,后来高层给公司传递了“技术上要创新,经营上要稳健”结论之后算过关,随后华为开始逐步取消了内部银行,先是在2000年左右将工资直接发在银行账户,过了几年奖金也直接发到外部账户。

      

       在工资之外,员工每个月有500块伙食补贴和300块交通补贴,这个钱是打到员工的工卡上,在公司食堂,小卖部和班车上都可以刷工卡消费的。这个钱是税前发的,如果没消费完要取出来是要交税的,因此公司小卖部商品的价格一般比外面的要高一些。员工在深圳总部因为吃饭乘班车的消费,一般剩余不会很多,但华为也有不少人是驻外的,他们的内部账户积累下来数额是不少的,因此有些小卖部也可以帮忙代购一些高价值的商品,这同样是有税务风险的,所以后来华为就将这个钱合并到工资里,不再单设补贴和工卡账户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网上都说华为吃饭做班车都是自费的原因

      

       在工资和伙食交通补贴之外,华为还有一个安全退休金制度和医疗基金制度,医疗基金出台是我入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执行的。国家的社保体系从90年代初开始建,到90年代末的时候还不是很完善,没有户口可能就交不了社保,当时也没有居住证制度,因此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在深圳是没法交社保的。在这个前提下,华为所有员工都在内部银行都会有一个安全退休金账户,每个月按工资的15%打入资金,称为安全退休金,这个钱不能自由支取,如果在社保机构正常交社保的,该公司出的钱从这个账户扣,该员工出的钱正常在工资里面扣。

      

       当时华为在各地交社保都没有按照实际工资交,而是以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交,因此这15%是在覆盖社保公司部分之外还会有剩余。各地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华为在1999年还是2000年的时候又在内部账户设立医疗基金,运作与安全退休金基本类似。随着社保体系的完善,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可以交社保医保了,华为在2004年左右取消了正常安全退休金和医疗基金,也完全按照标准工资足额缴社保。安全退休金和医疗基金是在社保不完善情况下企业做的有益补充,与此同时,也保证了员工待遇的公平性,否则就会出现交社保人在整体福利待遇上比不交社保的人要高一些。

      

       另外一个小福利是个人所得税补贴,员工按标准缴纳个人所得税之后公司在内部账户上再补贴一半的税额,比如个人交了400块的个人所得税,公司就补贴200块,如果交800块的税就补贴400块。不过这个福利在我入职之后几个月就取消了,应该是99年4月份还是5月份取消了个税补贴,每个人根据原来补贴额度在工资上加了一笔,没有实际损失。

      

       至于年终奖,那差不多是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做新员工基本不涉及,股票分红更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更加遥远。总之,90年代后期的华为,资金紧张已经有了很大的缓解,但之前不太规范的一些制度随着收入和人员规模增加而逐渐引起重视,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面朝规范化逐渐改进。



附件: 04 存折.jpg (2022-5-8 11:17, 68.6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MzIwfDgwMTQyMjVi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01 Notes邮箱.jpg (2022-5-8 11:17, 153.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MzIxfDI4MGNmYzE3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8 12:47
作者: wqfreebird

就服楼主这认真劲,这么多历史老照片攒下来不容易。
时间:  2022-5-8 13:37
作者: 一粒沙子吖

打卡打卡打卡
时间:  2022-5-8 14:18
作者: silverbullet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22-5-8 14:38
作者: h68810115

silverbullet21 发表于 2022-5-8 14:18
华为搞很多事情也真是挺不合逻辑。
比如公积金,明明可以多交点避税。
非给你降下来,

统一吧,原来深圳是5%,上海7%,北京好像更高,这是其一。
其二,现在这一波是没赚没亏,但工资是会上涨的,人是不断进的。
时间:  2022-5-8 23:39
作者: 努力小子

火钳刘明
时间:  2022-5-9 15:36
作者: heibai8888

94年我已经开始学习C语言了,清华谭浩强的
时间:  2022-5-9 15:52
作者: h68810115

本帖最后由 h68810115 于 2022-5-9 15:56 编辑

      
       快活无压力的日子是非常短暂的,所在的无线产品正处于商用发布前夕,开发测试的工作量非常大,自然就非常缺人手。
      
       无线产品
      

       无线是中研部下面成立比较早的业务部之一,前身是在94年由10多个技术人员组成的ETS项目组,那时程控交换机可能刚刚完成万门机的研发。ETS 450是450M 模拟的接入系统,通过控制器连接到程控交换机,用户端使用的是固定台,这是无线最初的产品,积累了最早的无线技术。

      

       之后华为应该还开发过DECT产品,但未上市,CT2好像是研究过,但好像没正式开发。我进入职的时候,GSM已经在1997年打通了样机的电话,1998年正处于商用产品开发及开实验局的前夕。我入职的时候无线好像有4,5百人,具体数字不太清楚,毕竟当时是一个基层小兵,无线主要研发力量是在GSM系列产品的研发上。

      

       GSM产品还是比较复杂的,当时分了BTS(基站),BSC(基站控制器),MSC(移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HLR(归属位置寄存器)等几个产品。基站是全新的产品,也是技术复杂度最大,销量也是最大的一个产品,其他产品都是销售单价高,但数量比较少,比如,最早用户数不太多的时候,HLR一个城市可能就1,2个。华为的BSC,MSC及HLR都用了程控交换机作为基础平台,增加相应的单板,实现移动产品功能。最土的是VLR,在最初的产品中,VLR是两台互为备份的工控机,体积过大,在下一个版本中很快用两块单板实现了。

      

       我是分在测试部BSC组,BSC也分很多功能模块,比如呼叫,资源管理,A接口,基站管理等,作为新员工,自然是跟着导师的,当时正好开始单模块BSC 2.2版本的优化开发,我就是从基站管理开始干起,负责基站启动过程及告警部分的测试。

      

       测试的定位

      

       部门领导在我们进部门之后2个礼拜左右的时候和近一段时间入职的新员工座谈,座谈的核心自然是职业发展的问题。

      

       华为的发展虽然是所有员工发展的前提,但对测试员工来说,相比开发还有一个发展空间和路径问题。当时各业务部门都分为多个产品开发部,每个开发部下面再细分项目组,对对员工来说,从基层员工向上,可以做项目经理,开发部长,产品经理等,发展路径是很清晰的,也会更多的新版本,新项目,新产品的机会。但对测试员工来说,每一个产品对应一个测试组,在单个产品领域内版本项目都由测试经理管理,每个业务领域,比如无线,智能网对应一个实体的测试部门,所有的测试部门都是垂直管理,和开发团队人员基本没流动。虽然不是我们新员工所需要担心的,但同事之间总会交流,天花板肯定是话题之一。

      

       领导和我们沟通的角度的核心观点也不复杂,物以稀为贵。领导说,大家不要觉得分到测试部发展空间受限,测试反而是有更大的可作为空间。全中国做开发的人员多的是,但测试很多是开发人员自己做的,专职做测试的非常少,专职做软件测试的就更少了,全中国加起来都不超过500人。领导还说,他也参与过国内的一些测试行业的研讨会,国内测试理论及方法论方面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在测试技术及效率方面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1 经典测试流程.jpg

经典测试流程

      

       当然,领导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当时在国内软件行业,无论是开发还是测试,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准,大型复杂软件不多,能够听到的都是传奇人物传奇的开发经历,测试领域的积累就更少了,一般软件都是开发人员自己做一些测试,有问题直接修改。测试理论,方法和工具都还在探索和起步阶段。当时我们所知道的测试理论无非是测试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我印象中关于单元测试是不是测试部的工作范围都争论了半年,当然,最后的结论是不做。

      

       华为产品的延续性是比较强的,产品是要达到一定标准(后来定的)才能发布,测试用例管理自然也就成为一个挑战,既要有基本功能覆盖,又要有版本或补丁的针对性。测试的效率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全部都是手工测试,通过更改数据配置,有针对性的创造功能触发场景所需要的条件,因此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几个或10多个测试用例。所有测试人员都是在设备旁边做测试,以便调整硬件配置及数据,测试工作环境是比较差的。

      

       华为后来在测试理论,测试方法及测试工具上投入非常大,20年之后我曾经参观过一次测试实验室,测试设备都是集中一个大的实验室,测试人员是在外面专门的测试工作间,测试的自动化率已经非常高,据说已经达到80%,所有的测试用例都集中管理,测试进度也是一目了然。有各种测试仪器测试工具能够自动化模拟测试环境,从而大大提升测试效率。理论和技术的领先也给兄弟创造了机会,前几年也有原来一个部门的兄弟,测试专家,出去创业,专业做测试,现在已经走上了正轨了。

      

       最开始的工作

      

       从第二周还是第三周开始,就在导师的带领之下开始干活了,从基站管理的启动及告警开始。

      

       测试也是先了解业务,听了两次他们设计的讨论,大部分是听不懂的,看了他们的概要设计方案,也只能说有所了解。那时华为的文档要求还不高,详细设计虽然有,但并不是很严格,也不是所有模块都会输出。我负责基站启动及告警是最简单的模块,流程倒不复杂,和开发人员问了两次就基本清楚了。

      

       导师又给我了一份其他人写的测试用例文档,让我参照着写测试用例规划及详细的测试用例,写完之后导师再指导我修改。那时测试部还在讨论单元测试是不是测试部责任的讨论之中,没有结论之前我们小组还是做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的计划。具体有没有发现问题不记得了,反正最初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是要写测试代码打桩的,是华为20多年的工作生涯里为数不多的要写代码的。

      

       进阶版学习

      

       在基本工作之外,作为新员工,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主要是两个方向:产品和业务知识,产品的数据配置。

      

       先说数据配置。数据配置是华为内部的一种叫法,一个产品要跑起来,需要配置非常多的数据,比如有几个机框,每个机框各槽位上有几块单板,机框之间的单板逻辑关系是咋样的,各单板上还有各种运行参数,对下接的基站是哪块单板的哪个端口,基站里面的单板配置是什么样,对上接MSC是哪个机框哪块单板的第几端口,和MSC信令对接的参数是什么,BSC配置哪个几个小区,小区参数是什么,各种切换算法的参数又是什么。总之,数据配置是非常多的,所有的参数加起来可能有上千个,现在可能更多。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是习惯性的默认配置,只要和硬件对应上就可以。

22 BSC数据配置.jpg

这个界面只是BSC无数张表的一部分

      

       测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产品的数据配置要熟悉,能够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创造出能够验证产品功能特性的触发条件。所以进来没多久,部门一个老员工就带着我们几个新员工到实验室,先由他讲数据配置的基本方法,然后我们自己练习,目标是自己独立把一个控制器配置起来跑通,当然,主要是针对核心的参数,一些暂时不涉及的一些算法参数是不影响跑通的。这是非常挑战的,在老员工的带领和指导之下,基本上也算配通了。这个起到的核心作用就是让我们能够了解BSC的配置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之后再碰到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再说产品和业务的学习。学习的方法无非几条,最基础的是看培训文档,看资料,其次参加各类的培训,再进阶的,就是自己去看代码,看协议。看书看资料是最直接的,有些写得好,但大多数写得不太好,脉络和重点是不突出的,虽然最初的2,3个月一直在看,在学,也看协议,也看代码,但总觉得没啥方向感,对产品总体架构理解不深入。




附件: 21 经典测试流程.jpg (2022-5-9 15:55, 23.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NDY2fGI2ODRlMDUwfDE3Mjk4NTkxNTZ8MHww

附件: 22 BSC数据配置.jpg (2022-5-9 15:55, 220.2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TI4NDY3fDRiYTYzNmQxfDE3Mjk4NTkxNTZ8MHww
时间:  2022-5-9 17:15
作者: keithchencs

华为学习氛围就是好,老员工带着新员工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
时间:  2022-5-9 17:15
作者: nbbigsky

看到高考物理特难,感觉就是和我一届的。果然,跟我一模一样,靠物理拉分。

573的分数,可以去清华了,华中理工有点亏啊
时间:  2022-5-9 17:35
作者: h68810115

nbbigsky 发表于 2022-5-9 17:15
看到高考物理特难,感觉就是和我一届的。果然,跟我一模一样,靠物理拉分。

573的分数,可以去清华了,华 ...

不亏,我只是运气比较好。农村娃嘛,比较保守一点。

我们有另外一个大神,物理考了97.5分。
时间:  2022-5-9 17:39
作者: 慢刀刘二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4-28 11:00
这个题目其实已经想了很久了,但一直没动笔,原因是当时还在职,写公司的事情不可避免的需要 ...

当时的中专不仅是转户口,关键是包分配,三年读完出来就有城里的正式工作了,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有个邻居的姐姐就是去读的中专后来分配在气象局,她弟弟和我一届后来高考出来也没考上啥好大学,我觉得不如进气象局舒服。
时间:  2022-5-9 17:41
作者: h68810115

慢刀刘二 发表于 2022-5-9 17:39
当时的中专不仅是转户口,关键是包分配,三年读完出来就有城里的正式工作了,对于农村的人来说有着莫大的 ...

我们那个时候,户口和工作基本上是等同的概念,有了城镇户口,必然意味着有工作。
时间:  2022-5-9 20:00
作者: plasterlux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5-6 09:17
读了一年“大五”,是时候准备毕业的事情了。          准备及应聘          “工作”差不多一年 ...

我2002年夏天从老家去深圳报到,先到上海,再到广州,再转到深圳。一共500多块钱,花了300多买的火车票(路费可以报销,但是买不起飞机票),到深圳的时候身上只剩100多块了。
幸好一到公司就先从当月工资预支了2000块钱生活费.....
时间:  2022-5-9 20:25
作者: h68810115

plasterlux 发表于 2022-5-9 20:00
我2002年夏天从老家去深圳报到,先到上海,再到广州,再转到深圳。一共500多块钱,花了300多买的火车票( ...

终于看到一个比我还穷的了,哈哈
时间:  2022-5-10 01:35
作者: swzxb

huawei内部设置准银行,这个做法牛啊
时间:  2022-5-10 01:41
作者: swzxb

wqfreebird 发表于 2022-5-8 12:47
就服楼主这认真劲,这么多历史老照片攒下来不容易。

这些照片很多都是网上扒的,意思一下而已,那个交换机的华为logo就是新的菊花,老华为logo是光芒万丈
时间:  2022-5-10 08:51
作者: xwb008

h68810115 发表于 2022-5-9 17:35
不亏,我只是运气比较好。农村娃嘛,比较保守一点。

我们有另外一个大神,物理考了97.5分。

哈哈,高考物理只有一个大题少了写一个步骤,被扣两分。可惜数学不行啊,不及格!
时间:  2022-5-10 11:17
作者: h68810115

swzxb 发表于 2022-5-10 01:41
这些照片很多都是网上扒的,意思一下而已,那个交换机的华为logo就是新的菊花,老华为logo是光芒万丈

说对了,网上找的图。




通信人家园 (https://test.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