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5G新通话,能打破运营商“哑管道”宿命吗?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9 09:18
作者: chzh4719     标题: 5G新通话,能打破运营商“哑管道”宿命吗?

C114通信网  颜翊

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ICT中国)期间举行的第三届5G新通话研讨会上,来自工信部、信通院、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厂商、行业应用商等产业领袖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时代下传统通信服务的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许明指出,新通话是5G公众应用的重要创新方向,对升级传统通信服务、打通数字服务“最后一公里”具有战略意义。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敖立强调,年内将启动新通话运营商互联互通测试规范,全力推动视频报警等标杆工作的落地应用,加快产业升级。


这场研讨会上,一个目标被反复提及——到2027年底,中国5G新通话用户规模将突破1亿。这意味着5G新通话已从早期的技术验证和网络建设阶段,迈入了规模化发展新纪元。同时,5G新通话还被寄予了另一个重要使命,即帮助运营商摆脱长期困扰自身的“哑管道”宿命。


17599718294040.jpg


5G新通话:将重塑运营商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长期面临“哑管道”的困境:作为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却眼睁睁看着OTT应用攫取了绝大部分用户价值和商业利润,自身仅能收取微薄的流量费。因此,运营商不再满足于做网络的“水电煤”,而是要成为掌控入口的“操作系统”提供商。


尽管运营商在云计算、物联网、算力网络等领域也在积极布局,但5G新通话因其与用户最基础通信行为的紧密关联,而被视作最具想象空间的转型路径之一。


华为云核心网CS&IMS领域总裁马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传统通话的痛点:“通话与最终行动是割裂的。”用户在电话里获取了信息,却需要跳转到另一个APP去完成操作,体验断层,效率低下。


而5G新通话的目标,是实现“所点即所得”。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主任研究员、3GPP新通话标准报告人姜怡描绘了5G新通话的未来,是让AI智能体驱动端到端的流程。当用户拨打一个号码,背后不再是真人客服,而是一个能理解用户“意图”的AI代理。无论是同声传译、报险还是远程问诊,整个复杂任务都可以在一次通话中闭环完成。


这标志着交互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去是“听其声”,即被动接收信息,现在是“见其人”,即可视化、可触控的交互;未来是“解其意”,也就是由AI主动理解并执行用户的深层需求。


中国移动与支付宝合作的“健康管家”智能体,正是这一愿景的雏形。中移互联网新通话产品总师曾囡莉介绍,银发群体无需下载APP,只需一通电话,即可完成找医生、读报告、识药品等全流程,真正实现了“通话即服务”(TaaS)。平安科技的视频客服则通过人脸识别核验身份、信息可视留存,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对企业效率来说,将减少30%重复来电和资源浪费,运营成本可降低上亿元。


这些案例证明,5G新通话正在成为连接AI能力与现实世界的“最后一公里”超级入口。


产业进展:构建初步生态版图


当前,我国5G新通话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正朝着2027年底用户规模突破1亿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顶层设计与标准体系方面。许明指出,在政策引导下,产业协同制定了十余项行业及团体标准,涵盖技术接口、安全防护、场景应用等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筑牢底座。敖立表示,中国信通院将深化技术引领,以3GPP国际标准对齐国内外标准化程度,制定新通话跨网互通的技术规范,年内启动运营商互联互通测试规范。


在网络与终端生态方面,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已建成基于数据通道(DC)的新通话网络,用户总数突破5000万。国内主流品牌已有超80款机型支持该功能,终端生态初具规模。


标准化工作突破方面,姜怡系统梳理了3GPP国际标准的演进路径:R18定义了运营商可控的DC架构;R19补齐能力开放,支持第三方开发与数字人通信等;R20则侧重音视频能力对第三方的开放。这标志着新通话的核心技术框架已趋于稳定,为全球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SDK割裂与盈利困境:5G新通话的两大“拦路虎”


然而,通往胜利的道路通常并非坦途。本次研讨会的圆桌讨论中暴露了产业繁荣前夜的“死结”。


第一重枷锁是技术碎片化。目前,三大运营商各自拥有独立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终端厂商(如小米、三星)不得不为同一款手机适配多套系统,导致资源占用高、开发成本大、用户体验不一致。这直接导致了“应用少→用户少→开发者不愿投入”的恶性循环,产业仍处于“规模商用发展的初期阶段”。


尽管中国电信已联合GSMA发布开源SDK架构,旨在建立“一个底座,三家共用”的统一生态,但如何说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放弃部分差异化优势,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仍是巨大的挑战。小米科技代表直接表示,“SDK统一化”是降低适配难度的核心。


第二重枷锁是商业模式缺失。蜂动科技CEO唐敏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除了政策驱动,谁能从中获益?手机厂商为何要优先集成这项功能?企业为何要投入成本开发DC应用?普通用户又为何要主动开启?


目前的应用多聚焦于提升效率或普惠民生,直接创造收入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京东科技通信云产品总监金心反思了将新通话用于营销的路径,认为其更适合于“服务履约”场景,如空调、门锁装维,保险勘验等,而非单纯的营销捷径。这说明,产业界仍在探索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因此,虽然有着顶层设计的有力支持、技术框架的成熟以及部分领域案例的成功实践,但如果运营商无法在解决SDK统一化和跨网互通问题,无法催生出类似微信红包的爆款应用,那么5G新通话很可能重蹈覆辙,成为一个仅服务于特定行业、缺乏大众吸引力的“小众工具”。




附件: 17599718294040.jpg (2025-10-9 09:17, 117.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0MDE5fGQ5ODg3NjQwfDE3NjAwMTUxMjV8MHww
时间:  2025-10-9 09:30
作者: 不吹不黑

不能!!!
时间:  2025-10-9 10:24
作者: ddxxzz

运营商想靠新通话摆脱哑管道,得先让普通用户觉得这东西比微信通话好用才行。现在体验还没明显优势,光靠政策推动很难破圈。
时间:  2025-10-9 10:48
作者: laozhu

不能
时间:  2025-10-9 10:51
作者: hzm17

遥遥领先吃肉,运营商当管道有肉渣不吃,非要去市场上喝汤???
时间:  2025-10-9 17:44
作者: hb7425072


时间:  2025-10-9 19:55
作者: shenshou123

不思进取,不想着如何做好信号覆盖,提升网络容量,反而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事




通信人家园 (https://test.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