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5G RedCap发展,走到哪一步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0-9 09:56
作者: chzh4719     标题: 5G RedCap发展,走到哪一步了?

C114通信网  岳明

行业普遍将2024年视为5G RedCap的商用元年,由此标志着该技术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的开始。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mdia的最新报告显示,蜂窝物联网市场在未来六年将迎来显著扩张,预计到2030年连接数将达到51亿。其中,5G RedCap是推动这一增长的三大关键技术驱动力之一,预计其采用率将从2025年起加速提升。


作为5G-A阶段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我国率先在全球开启了5G RedCap规模化商用。那么,截至目前,中国市场的5G RedCap发展到了哪一步,是否兑现了行业的预期与承诺呢?


透过近日于2025 PT EXPO期间举办的“移动物联网智联万物论坛”,我们窥见并梳理了一些关于5G RedCap的最新关键数据与趋势信息。


网络建设:重点城市主干道已实现连续覆盖


2024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在我国推动构建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在上述论坛表示,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物联网基础设施。全国5G基站总数超过464.6万个,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在17个省份实现5G RedCap连续覆盖,中国移动累计开通5G RedCap基站超过73万个,实现县级以上的连续覆盖。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树榕的演讲显示,目前中国电信 RedCap开通基站数量约为60万站。


此次论坛期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25年重点交通场景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物联场景)》报告,该报告结合重点场景移动物联网应用深度覆盖需求,选取国内10个重点城市的60条城市主干道路和31条城市骑行步行健身道路开展移动物联网质量测试,对5G RedCap围绕上下行体验速率、开通覆盖率等指标,进行了网络性能的全面评估。


“根据评测结果,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初步结论:目前重点城市各主干道路5G RedCap网络覆盖效果不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网络覆盖,均能满足相关各个行业对于物联网的需求。”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产业与研究部主任曹磊在解读该报告时表示。


17599722686194.jpg


具体来看,《2025年重点交通场景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物联场景)》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在测试场景中5G RedCap网络覆盖率均达到97%以上,用户驻留时长占比也都在97%以上。


其中,在测评覆盖的十个城市中,排名前十的地市运营商中,5G RedCap网络质量中国移动占据前八席(上海、杭州、西安、成都、北京、广州、重庆和武汉),体现了中国移动在5G RedCap部署上的先行优势。


产业链构建:芯片/模组/终端百花齐放


202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物联网综合收入达到284.02亿。


赵策指出,我国已形成涵盖芯片、模组、终端设备、服务等环节的完整移动物联网产业链,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基站、核心网设备等方面具有整机制造优势,在模组、终端等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


Omdia的研究写到,亚太和大洋洲地区占据2024年全球物联网模块出货量的67%以上,约占全球物联网连接总量的80%。其报告指出,随着行业为2030年后逐步淘汰4G网络做准备,5G RedCap提供了关键的保障长期可用性优势。


移动物联网发展方阵张从武介绍道,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有55家物联网厂商出货量占据全球整体模组出货量比例的69%。截止8月,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28.7亿,占据全球物联网终端用户比例高达70%。



17599722698464.jpg


从技术特性来看,5G RedCap有效弥合了高性能5G与低功耗物联网应用之间的关键缺口。通过优化传输带宽、减少收发天线数量、降低调制阶数等方式,实现了5G设备芯片组和模块成本的显著降低,使得5G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可穿戴设备等场景的需求。


“5G RedCap整体的芯片、模组、终端发展能力呈现出矩阵式的发展,目前已经有超过十款芯片,二十多款模组,一百多款终端出现,并且终端的价格已经来到一个非常合理的成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方向在演讲中表示,

作为物联网模组与芯片企业代表,鼎桥与翱捷分别推出5G RedCap商用模组与芯片。据介绍,目前采用鼎桥5G RedCap模组的商用终端数量已超160款,翱捷则面向三大类业务场景推出了8款5G RedCap芯片。


模组供应商代表利尔达观察到,目前RedCap模组已经从早期的“一个系列模组打天下”转向“向不同行业进行细分”的深耕细作阶段,而且RedCap的市场需求并不局限于中国本土,现在利尔达海外市场RedCap模组出货量几乎占据整体RedCap模组出货量的1/3,主要海外出货地区为东南亚和中东。


应用落地:既能“上车”,也能“穿戴”


今年上半年,我国有四个领域的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超过3亿个,分别为公共服务、车联网、零售服务、智慧家居,截止8月底,这几个领域的连接数量分别超过11.5亿个、5.1亿个、3.6亿个和3.3亿个。


具体到5G RedCap的应用场景,目前行业普遍十分看好车联网领域。这也是《2025年重点交通场景移动网络质量专项评测(物联场景)》报告专门针对城市主干道进行5G RedCap网络覆盖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原因之一:5G RedCap能够支持智能网联功能,实现车辆厘米级定位、多模态通信和融合感知。


华为方面指出,在车联网领域,随着RedCap+eSIM等新技术的加持,智能座舱可提供导航、生活和娱乐的全场景融合的智能化服务。在安全辅助驾驶领域,由于5G RedCap提供的大上行、低时延能力,使其已经帮助车辆安全避险两百多万次,累计安全运行16.7亿公里。鼎桥与翱捷方面也均认为,RedCap非常适合车联网应用,并将成为“5G上车”的一个关键技术点。



17599722698725.jpg


Omdia的研究写到,汽车行业已成为蜂窝物联网增长的重要催化剂,主要推动力是消费者对集成5G连接功能的智能汽车需求不断增长。这一点也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联盟副部长李晓龙的发言中得到了佐证。他谈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新车的5G搭载率大约为五分之一,最近5G新车搭载量基本上以每年翻一倍的节奏快速发展。


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由于5G RedCap通信模组尺寸更小,功耗更低,RedCap+eSIM可实现独立通信和超长待机、超长续航双向价值的共同交付。并且,这样的设备具备支持大上行、低时延等能力,从而使得AI大模型应用能够在端侧大显身手。


实际上,5G RedCap在技术特性上非常适合用于下一代AI终端设备。正如上海移为通信AI产品线负责人、布谷元创总经理万学靖所言,“我认为5G RedCap连接的是算法和设备,4G Cat1连接的是设备和云服务。下一代AI终端流量消耗巨大,明显区别于当前产品,而RedCap的上行带宽足够大,并且其低时延特性能够更快地给到用户更好的AI服务体验。”


除此之外,行业也在积极探索5G RedCap在工业专网、AI玩具、AI机器人、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随身Wi-Fi等多个领域的落地。


无疑,AI与物联网的融合(AI-IoT)已经成为移动物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物联网设备的传感器、摄像头等采集海量物理世界的数据,经过边缘计算或者云端AI的算法分析、建模和决策实现智能化响应,以5G RedCap为代表的连接+数据+智能技术的闭环正在加速形成,这让移动物联网从感知升级为认知,能够更好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附件: 17599722686194.jpg (2025-10-9 09:55, 82.7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0MDMyfGVhZDAzNmVjfDE3NjAwNTM1MDV8MHww

附件: 17599722698464.jpg (2025-10-9 09:55, 35.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0MDMzfDJkOGIzNzkyfDE3NjAwNTM1MDV8MHww

附件: 17599722698725.jpg (2025-10-9 09:55, 23.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test.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zA0MDM0fDZhN2Q1ZTc3fDE3NjAwNTM1MDV8MHww
时间:  2025-10-9 10:11
作者: 不吹不黑

顺着路走吧
时间:  2025-10-9 13:20
作者: BABABBAA

把目前做 5G Red 随身WiFi的都给坑惨了,运营商支持的没有。
时间:  2025-10-9 16:49
作者: 黑银白

本帖最后由 黑银白 于 2025-10-9 16:49 编辑

redcap就是垃圾,20m tdd不如直接上4g,4g模组成本已经低到极致了。骗钱的玩意




通信人家园 (https://test.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