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最后的谢幕:北电以太网资产争夺战解析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9-6-26 10:50
作者: sunvip01     标题: [原创]最后的谢幕:北电以太网资产争夺战解析

http://blog.c114.net/html/85/44685-48537.html

导读:围棋在收官阶段有一个术语叫“双先”,即是行棋序列讲究的是双方必争之要点。若为人所占,必将步步限于被动,既失先机,又损实地。北电的光纤和以太网资产就是这样的例子。电信巨人虽然垂垂老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信我们都听过。

在核心资产被甩卖之后,北电的空壳化是一个迟早的过程。

在诺西成功竞得北电CDMA和LTE的无线资产之后,北电手里还有一块资产是关于光纤和MEN的,这块资产在去年底出售时曾估价为20亿美金,目前报价约为7.5亿美金,据消息称将在一周内开始出售。据说有9大公司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竞购者,华为、爱立信、思科、诺西、阿朗以及Radware都曾被传有染。除开PE等金融资本之外,我们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各家竞购的可能性和优劣势。

今年早期,Radware曾被爆出准备以3000~5000万美金收购北电以太网部门,但是随后有消息称华为准备出20亿美金。不过,华为的徐直军明确否定了这一消息。虽然,我们认为其否认的理由没有说服力,更像是外交辞令。从策略上讲,北电的这部分资产出售被搅黄,对后来的买家无疑是有利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资产均在较快的贬值。华为为了北美市场和避免被竞争对手购得,就是华为再次出手的理由。不过华为的障碍在于:是否能在四面出击的同时还有充足的现金支持,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监管风险,尤其是在美国。据称,美国卡华为的脖子的事情频频发生。

诺西已经成功竞购到北电的无线资产,而且刚获得28亿欧元的贷款,诺西的现金应该不是问题,双方的合作关系也还不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诺西已于近日宣布和技术实力首屈一指的Junipper建立合资公司,是双方在电信级解决方案上合作的提升。显然,诺西有更好的选择。

作为行业老大的爱立信,手握有大量现金,而且爱立信在移动领域有着不可撼动的优势。在移动领域增长放缓的同时,爱立信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线,特别是光纤和宽带接入方面,尤其是电信级的以太网领域。据消息称,爱立信在中国频频招人,甚至积极在光纤和宽带接入领域上进行专利布局,还紧密锣鼓地招聘这方面的标准经理和研究人员。这表明爱立信在这方面的中国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爱立信竞购北电相关的资产,也许是最有理由的,北电的这部分资产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爱立信自身的实力并不十分出色。虽然,爱立信也曾购得马可尼的相关资产,但是也主要是获得马可尼的销售团队和渠道,以及竞争对手华为的出手,也是爱立信不得不阻击的原因。为了北美市场,爱立信有非常充分的理由这样做--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

作为电信边缘人的思科,在以太网领域内无疑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家,思科的优势在于:高人一筹的整合能力、充沛的现金流和较低的监管风险。如果说,思科有什么劣势的话,也许就是其对电信网络和业务的理解可能不太深入。

光网络和以太网方面的领域方面,都是阿朗的拿手好戏。阿朗的这一优势正在被削弱,而且近况并不太好。好的一个方面是阿朗迎来了他们的新CEO韦华恩,此人曾是BT的前CTO。而BT是21CN网络的构建者和倡导者,相信作为CTO的韦华恩对于这个领域会有更深的理解。携其优势更增其强,这就是阿朗需要出手的理由。

所以,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这块资产和市场的公司有:爱立信、思科、华为和阿朗。从现金流来看,爱立信和思科有很大的优势;从争夺市场的迫切心情来看,华为最有可能。从阻击的需求而言,爱立信、华为和阿朗的理由都较为充分。

不过,世事如棋局局新。现在的世界变得太快,尤其是在这个经济低潮阶段,逆势抄底的资金想必还有很多。一场暗战才刚刚开始,各方都在暗地里使劲也未可知。

对于中国公司而言,中铝收购力拓的变故希望不要重演。


=============================HAPPY的分割线==================================


sunvip01原创系列作品一览:


NSN收购Nortel后的三大猜想

另类数据比较:Palm Pre vs iPhone

[原创]iPhone 3GS:预订激起美国海岸风暴

诺基亚: 昔日王者的彷徨

三星中国战略:携手华为为哪般?

[原创]《海外的日子》征文——几个海外生活小片段

[原创]华为旁白:我只是路人甲

[原创]139.com: 移动动了谁的奶酪?

[原创]甲型流感和通信


时间:  2009-6-26 11:05
作者: assume

本地化动作要快。
时间:  2009-6-26 11:32
作者: xhy133

适时出击,希望华为努力
时间:  2009-6-26 13:13
作者: snippet

大胆预测蛋糕最后瓜分结果:
光网络归E
以太部分将被金融资本获取
时间:  2009-6-26 13:19
作者: freeminds

拜读,还是不太清楚爱立信大批招聘光网络,战略在哪里?
时间:  2009-6-26 13:29
作者: 煤锅

固网整合  以美国加州硅谷 整合IP CENTER 除了无线RAN外 其它的全部整合为IP   包括未来的PTN
时间:  2009-6-26 14:01
作者: 没事来看看

有点不同意LZ关于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说法,北电在技术上是NB,但技术选择路线上 PBT正在被大多数运营商放弃,诺西和J的合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至于光,的确是不错
时间:  2009-6-26 15:21
作者: supperrual

:)
时间:  2009-6-26 16:00
作者: sunvip01

原帖由 freeminds 于 2009-6-26 13:19 发表
拜读,还是不太清楚爱立信大批招聘光网络,战略在哪里?


我指得爱立信最近在频频招人,并不只对光网络;宽带接入和光网络(准确讲是光传输)方面,爱立信的确在积极筹备,但是主要是专利布局和标准方面,这个战略层面的活动还没到大批招光网络人员的时候。跨国巨头的思路是有层次的分阶段推进的。
时间:  2009-6-26 16:05
作者: kkrabbit


时间:  2009-6-26 16:26
作者: sunvip01

原帖由 没事来看看 于 2009-6-26 14:01 发表
有点不同意LZ关于电信级城域以太网的说法,北电在技术上是NB,但技术选择路线上 PBT正在被大多数运营商放弃,诺西和J的合资也有这方面的考虑。至于光,的确是不错


北电不只有PBT,还有PBB,以太网OAM技术等,很多重量级的客户都用了北电的技术,如英国的BT。美国的Verizon虽然声称不会用PBT,但是它最终却选取了PBT的技术--不是在MEN,而是在CN。北电的PBT本来就是要让中小厂商可以加入与cisco和Junipper的竞争。我认为,从技术上讲是不同的演进路径。技术上的另一流派是T-MPLS, 有cisco, Juniper,爱立信和A-L等支持,阵容是比较强大。两派的比较:IP/MPLS发展了10年比较成熟,但是比较复杂,而PBT效率更高、创新性也比较高,PBB-TE代替MPLS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用Juniper的首席科学家的话来说:两者只是达到同一目标的不同的实现方式。作为后起之秀的PBT/PBB,其困难在于标准化的阻力,这个多不是技术上的原因。就像WiFi打压WAPI,W打压TD是一样的道理。
时间:  2009-6-26 17:00
作者: 孙海峰


时间:  2009-6-26 18:01
作者: 长乐未央     标题: 可能有个小错误

韦华恩是前英国电信CEO,他领导了BT的转型。
当时英国电信的CTO是Brian Levy,后为Matt Bross

[ 本帖最后由 长乐未央 于 2009-6-26 18:04 编辑 ]
时间:  2009-6-26 20:03
作者: yzlshy

原帖由 长乐未央 于 2009-6-26 18:01 发表
韦华恩是前英国电信CEO,他领导了BT的转型。
当时英国电信的CTO是Brian Levy,后为Matt Bross。
斑竹看文章很仔细嘛,完全同意
时间:  2009-6-27 09:36
作者: yurenzk

有点意思
时间:  2009-6-27 10:48
作者: lzqsoft

北电在电信业一败涂地了。
时间:  2009-6-27 11:05
作者: assume

北电近期的曝光率太高了。
时间:  2009-6-27 11:25
作者: onion2008

拜读一下,有收获!
时间:  2009-6-27 18:13
作者: severe_winter

留个印,本人认为还是NSN。
时间:  2009-6-27 20:15
作者: alrn

北电,可惜呀
时间:  2009-6-27 22:14
作者: xiongchuchu07

:)
时间:  2009-6-28 08:55
作者: feigederen

分析的很好
时间:  2009-6-28 09:39
作者: freeminds

爱立信是不能坐视不见吧, 该出手就出手吧
时间:  2009-6-29 00:23
作者: 飞天轩辕


时间:  2009-6-29 12:55
作者: bhlsee

CVAS谁会买啊??
时间:  2009-6-29 20:35
作者: 互联网通讯

我是1999年6月从电信辞职到北电网络通讯工程有限公司的,2008年3月合同到期,公司不续聘,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同时53人被解除合同,而且后续还有100多人要被开掉,占公司总人数的1/4,根据新的劳动法,合同到期要按工作年限的N+1给予补偿,公司却以新劳动法解释不明确为由,只赔付半个月的基本工资,大概1500元左右,公司认为2008年以前工作的年限不归2008年新的劳动法管辖,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员工在合资企业工作了近9年,有了2008年新的劳动法实施以后离开公司才拿到1000多元的补偿!这能体现劳动法给予劳动者的有效保护吗?
时间:  2009-6-29 23:01
作者: liyunfu

北美向来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的设备商去竞购,一路坎坷呀
时间:  2009-7-1 10:43
作者: 以死向生

华为还是应该收购光网络吧




通信人家园 (https://test.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