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15-8-278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24 12:25:3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25年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的座谈会上,一个名字引发科技圈的骚动——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这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2023年ChatGPT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参加美国国会听证会的画面。但不同的是,梁文锋身后站着的是一家成立仅三年、团队不足百人、甚至“舍不得”堆算力的中国大模型公司。  
这不禁让人好奇:在ChatGPT和国产豆包已占据用户心智的今天,这家“小作坊”凭什么能挤进总理座谈会?它用哪些“土办法”绕开了美国芯片封锁?雷军开价千万的00后天才少女,为何甘愿窝在这样一家公司?  

---

从“印钞机”到“炼丹炉”:梁文锋的跨界狂想

要读懂DeepSeek,得先看透梁文锋的两次“不务正业”。  

2015年,当量化基金还在用传统数学模型时,梁文锋带着几个浙大数学系毕业生成立幻方量化,硬是把AI塞进投资决策系统。他们干的事堪称“暴力”:租下千台服务器,每天啃食全球新闻、财报、卫星图像,甚至沃尔玛停车场车流数据。这种“数据饕餮”让幻方在2018-2022年间年化收益超30%,管理规模冲上600亿,被业内称为“AI印钞机”。  

但梁文锋很快发现不对劲——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时,幻方每年花在算力上的钱已超过10亿,却还在用着五年前的AI框架。“就像开着法拉利跑车,发动机却是桑塔纳的。”他在内部会议上说。  

于是,2023年初,这位量化大佬干了件让金融圈瞠目的事:带着20人核心团队出走,创立DeepSeek。更疯狂的是,他们选择了一条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的路线——不用堆算力、不搞军备竞赛、专注“穷人版”大模型。  

图片


大模型战国时代:ChatGPT、豆包与“丐帮弟子”

要理解DeepSeek的逆袭,得先看看它面对的是怎样一个战场:  
——ChatGPT:坐拥微软Azure的无限算力,训练一次GPT-5要烧掉2亿美元  
——豆包:背靠字节跳动的万亿级数据池,日活用户已破4000万  
——DeepSeek:2024年初亮相时,团队仅50人,训练数据量不足ChatGPT的1/10  

但就是这样一家“寒酸”公司,却在半年内创造了两个奇迹:  
1. 用2000张A100芯片(行业平均水平需5万张)训练出130亿参数模型  
2. 在金融领域推理任务中,准确率比ChatGPT高18%,响应速度快3倍  

秘密就藏在他们的“抠门哲学”里——当别人在算力红海里血拼时,DeepSeek在三个领域玩出了新花样:  

算力需求更少,性价比更高
DeepSeek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算力需求的优化。与ChatGPT和豆包相比,DeepSeek的训练成本大幅降低。它采用了稀疏的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和FP8精度技术,通过算法优化,将有限的算力资源利用到极致。DeepSeek-V3的训练成本仅为558万美元,而GPT-4o的训练成本高达10亿美元。

研发团队“小而精”
DeepSeek的研发团队堪称“豪华”,但人数却很少。核心成员大多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很多人还是应届毕业生。比如,北大博士朱琪豪主导了DeepSeek-Coder-V1的开发。这种“小而精”的团队结构,让DeepSeek在决策和创新上更加灵活。
可怕的是团队效率:DeepSeek人均产出模型代码量是行业平均的6倍。梁文锋的秘诀是:“我们只招两种人——要么能1人干10人的活,要么能想出少干90%活的点子。”  

数据质量与算法优化
算法优化:
不同于ChatGPT的“全网抓取”和豆包的“内容生态喂养”,DeepSeek把幻方量化在金融领域积累的“独家秘方”发挥到极致:  
- 用7年量化交易数据训练风险预测模型,包括519次黑天鹅事件模拟  
- 独创“动态知识蒸馏”技术,让模型在训练中自动识别高价值数据片段  
- 结果:在财报分析任务中,DeepSeek所需训练数据量仅为ChatGPT的15%  

算法变形:给大模型穿上“紧身衣”
团队里那群“抠门工程师”的杰作令人拍案叫绝:  
量子纠缠注意力机制:通过模拟量子叠加态,将计算复杂度从O(n)降到O(n log n)  
动态稀疏训练:非关键节点休眠技术,让训练能耗降低40%  
蜂群分布式架构:把大模型拆解成数百个“小模型集群”,用小米SU7的智能驾驶芯片都能跑  

图片


用“小米加步枪”打破算力封锁

在美国收紧高端芯片出口的当下,DeepSeek的“穷人智慧”反而成了破局关键:  

国产芯片适配方案
当其他大厂为抢购H100芯片挤破头时,DeepSeek默默做了件事:把自家模型移植到华为昇腾910B芯片上运行。通过“动态精度调节”技术,他们在同等任务下性能损失仅5%,但成本下降70%。  

边缘计算突围
与字节跳动押注云端超级算力不同,DeepSeek把模型拆分部署到手机、智能汽车等终端设备。最新测试显示,经过压缩的DeepSeek-Mini模型可在高通骁龙8 Gen3芯片上流畅运行,这意味着未来每个手机用户都能拥有“私人AI经济学家”。  

能耗比颠覆游戏规则
根据斯坦福AI指数报告,训练GPT-4的碳排放量相当于3000辆汽车开一年。而DeepSeek通过前述技术,把单位算力的碳排放降低了82%——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它能获得政策层青睐。  

启示录:中国大模型该向何处去?

DeepSeek的野路子给行业上了生动一课:  

从“大炼钢”到“微雕艺术”
当OpenAI用1.7万亿参数模型碾压众生时,DeepSeek证明:130亿参数模型在特定场景下同样能打。就像智能手机战场,iPhone用20%的市场份额拿走80%的利润,专注垂直领域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人才密度>资金密度
梁文锋团队用50人做到同行500人的产出,印证了纳德拉的那句话:“未来的竞争不是拼团队规模,而是拼人才密度。”

用“反共识”穿越周期
在所有人都认为大模型必须依赖海量算力时,DeepSeek选择做减法。这种逆向思维,像极了巴菲特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远离科技股的操作——未必能最快登顶,但往往能活到最后。
写在最后
DeepSeek的故事或许是最“反叛”的一个。它没有海量的算力堆砌,没有庞大的团队,甚至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但它却用一种近乎“笨拙”的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DeepSeek的成功,或许正源于这种“笨功夫”里的聪明账。

梁文锋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证明,大模型的未来并不一定属于那些“堆料”的巨头,而是属于那些敢于创新、善于优化的“微雕艺术家”。在算力封锁的阴影下,DeepSeek用“小米加步枪”打破了僵局,用“穷人智慧”开辟了新天地。

DeepSeek的故事还在继续,而它的成功或许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像DeepSeek这样的企业,用“反共识”的方式,穿越周期,走向成功。未来必定属于那些敢于创新、坚持长期主义的人。DeepSeek的崛起,或许正是中国大模型领域的一次“破局”,而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举报本楼

本帖有 9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5 08:28 , Processed in 0.16088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