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16-11-172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8-28 10:22: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智东西8月27日消息,有一大批谷歌系AI创企正面临经营困境,不少创始人离开了自己创办的企业,部分创始人选择回归大厂。


就在上周六,曾拿下2.2亿美元融资的法国AI创企H的创始团队分裂,3名来自谷歌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出走,其中包括H的首席科学家与核心业务负责人。


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介绍,今年已经有至少5家谷歌系AI创企传出寻求收购的消息,包括Inflection AI、Adept、Character.AI、Ideogram和Reka。


还有另外5家谷歌系AI创企已经1年多未融资,可能面临资金问题,因此可被视为大厂的潜在收购对象。


77c6a7efce1b9d16054b6883b52a3d818e546443.jpeg@f_auto?token=4cb071b4d21fc79fe0a5eeb61d6b93d6

▲The Information列出的5家可能被收购的谷歌系AI创企(图源:The Information)


今年3月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离开自己创办的Inflection AI,加入微软,并带走多名员工。作为回报,微软向Inflection AI支付了6.5亿美元。


微软的行为惹得其它大厂竞相效仿,亚马逊、谷歌也以类似方式吞下了2家谷歌系创企。


这些创企的创始人大多在谷歌大脑与谷歌DeepMind工作,可能并不熟悉创业公司的运作方式,而AI高昂的开发成本却要求他们在一开始就能产生现金流,或者持续吸纳投资。


去年AI领域的投资热潮让不少准备并不充分的AI创企凭借着大厂光环拿下融资。当投资热潮消退,这些创企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一、多家谷歌系AI创企大败退,创始人离职资产被出售

今年,已经有多家谷歌系AI创企出现动荡局面。上周六,成立4个月拿下2.2亿美元融资的法国AI创企H(原名Holistic)创始团队分裂,5位联合创始人中的3人已经离开公司。


H致力于开发可处理多步骤任务的智能体,其创始团队中有4人曾在谷歌DeepMind实验室工作。本次离开的3人分别是H原联席CEO Karl Tuyls、首席科学家Daan Wiestra和多智能体负责人Julien Perolat。


Tuyls在回应媒体The Information的置评请求时称,几位创始人之间存在“运营和业务分歧”。


在H的戏剧性事件之情,已有至少另外5家谷歌系AI创企出现经营和管理困境,寻求出售。


今年3月,由谷歌DeepMind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创办的Inflection AI与微软达成协议,以6.5亿美元的价格获取了Inflection AI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并雇佣了Inflection AI的创始人和大部分员工。


8ad4b31c8701a18bd6dbd427d9db8e062938fead.jpeg@f_auto?token=cab0f01d0357195936f1d585a518a9a5

▲Mustafa Suleyman已成为微软AI CEO(图源:领英)


微软的这一操作能绕过部分现行反垄断法律,让不少大型科技公司竞相效仿。


今年7月,AI智能体创企Adept的创始人兼CEO David Luan(曾领导谷歌大模型研究工作)加入亚马逊的AGI团队,4名联合创始人与其它Adept员工也一同前往。


虽然Adept仍在运营,但他们已经放弃了构建智能体的愿景,转而成为一家为智能体解决方案提供支持的企业,其模型也被授权给亚马逊。


今年8月,谷歌与陷入困境的AI情感陪伴赛道明星创企Character.AI达成协议,获得使用Character.AI模型的许可权,并雇佣了Character.AI的2位联合创始人与30多名员工。此先,Character.AI的商业模式曾饱受质疑。


Character.AI创始人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原本在谷歌就职,因不满公司官僚作风选择自立门户,这笔变相收购让他们重回谷歌。


AI生成图像模型开发商Ideogram也由4名前谷歌员工共同创立,该公司已与至少一家处于后期阶段的科技初创公司就出售事宜进行了交谈,但据参与讨论的人士透露,谈判似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多模态AI模型开发商Reka今年早些时候曾与Snowflake探讨收购事宜,他们本可以在谈判中实现10亿美元的估值,但今年5月相关谈判破裂了。


二、AI开发成本高昂,创业难度超乎想象

这批从谷歌走出来的AI创企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些具有大厂光环的创企一样面临着一些典型的困境。


1、科研与创业技能的差异


不少由谷歌出走创业的创始人来自于谷歌大脑和谷歌DeepMind。这2个部门的运作方式更像是学术研究机构,而非迫切需要产生现金流的营利性公司。


创业所要求的技能完全不同,习惯了科研氛围的学者们可能并不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


虽然谷歌的2位创始人在创业时仍在攻读研究生,但他们通过雇佣了解科技行业的管理层弥合了技能上的差距。


即便是优秀的创企也会面临混乱的局面,创始人分手也并非闻所未闻。但学者出身的创始人可能更不习惯公司高效运营所需的管理和组织架构,这也增加了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2、高昂的开发成本


开发人工智能的高昂成本以及来自现有企业的竞争,意味着创企一开始就面临着困境。


即便是OpenAI这样的企业,在创立之初也需使用亚马逊AWS云的算力捐赠,后续他们转移到微软Azure云上,仍然依赖着微软的算力优惠。


如果没有谷歌、亚马逊或微软等老牌企业作为AI创企的财务和云服务提供支持,即便是领先的AI创企可能也难以生存。


3、盲目的投资热潮


风投机构已经将生成式AI视为一种颠覆现有科技巨头的技术,但他们似乎并未对自己的投资进行足够的调查。


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认为,去年风投机构似乎愿意向来自谷歌、Meta或其他任何著名AI企业的任何研究人员提供数百万美元,即便这些研究人员所提供的融资方案表述含糊,充满陈词滥调。


d833c895d143ad4b0b5a3093c4f6d3a1a50f066b.jpeg@f_auto?token=b29e9dbb8b0a313223e32c7b36ad65ee

▲H融资时的PPT截图,他们宣称自己是多智能体和计划/记忆领域的唯一企业(图源:The Information)


创企卖身对创始人来也并不全是件坏事。这些收购或者变相收购的价格,能让不少创始人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风投机构a16z能从Character.AI的投资中获得2.5倍的回报,不过这一回报率对风投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结语:AI投资热潮消退,会有更多创业者回归大厂吗?

近期,红杉、高盛等投资机构都曾警告过AI领域的投资回报问题,现在的投资者可能会对AI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出走的创始人们,选择回到硅谷大厂,背靠大树好乘凉。不过,这些创企是否有收购的价值,估值是否虚高,可能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来源:The Information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8 19:19 , Processed in 0.27907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