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尉

注册:2015-11-1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10 10:09: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日国内AI大模型领域,因为月之暗面的一系列风波,再次站上舆论风口。

12月6日晚,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发文回应近期一系列风波。杨植麟表示,自己已经离开循环智能重新创业,并获得了每一位董事的签字同意和所有必要手续,他本人感恩所有循环智能投资人和月之暗面投资人支持早期创业梦想,相信分歧会有合理的解决方式。

回顾此次月之暗面舆论风波,争端起于11月11日,36氪旗下暗涌Waves一则消息,该报道显示,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宇韬,近日被循环智能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也已递交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指控两人未经循环智能投资人同意,就启动融资并成立月之暗面。

2024年,作为国内大模型赛道现象级产品,月之暗面旗下Kimi的横空出世,也让循环智能一众老股东们认为是公司原有成果被摘“桃子”。你来我往的舌战之间,双方谁对谁错?带着这个问题,跟随万点脚步一起来聊聊事件背后的是非曲直。

双方纠纷的关键在哪?

公开资料显示,循环智能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AI企业服务公司。曾推出NLP平台-自然语言平台,意在智能化赋能企业解决客户沟通及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痛点。公司成立以来获得了博裕资本、红杉中国、金沙江创投、靖亚资本、万物资本、华山资本等多家知名创投大佬融资背书。

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的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快速带火大模型赛道之后。随着人工智能赛道不断升温,2023年3月,杨植麟成立月之暗面公司,月之暗面来源于著名摇滚乐队PinkFloyd的专辑《TheDarkSideoftheMoon》。

2024年10月,月之暗面推出了语音大模型明星产品Kimi。这也是引发本次仲裁的直接原因,金沙江创投、万物资本、靖亚资本、华山资本和博裕资本等循环智能投资方认为,杨植麟、张宇韬在未获得同意豁免书之前,便已经开始融资并成立了月之暗面。

12月5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在朋友圈发文称,月之暗面本来就是循环智能内部已经开发2年的项目。但分拆过程中存在问题,尤其是董事会决议拖延到2024年1月才签字,但由于存在张予彤对自己重大利益冲突的隐瞒,可以被认为无效。



朱啸虎认为,金沙江创投前主管合伙人张予彤离职时向金沙江创投、循环智能投资人及股东隐瞒了重要事实,即张予彤在分拆后的月之暗面免费获取了占比初始股份14%的900万股权,而循环智能仅从中分得了9.5%。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剧情反转也让吃瓜群众有些猝不及防。

12月5日,朱啸虎朋友圈再次更新了一条信息表示:虽然我们对大模型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愿意豁免Kimi,张宇韬以及月之暗面公司,支持年轻人追求AGI梦想,在张宇韬全职加入月之暗面的补偿上没有分歧。但是这个支持不代表可以容忍违背商业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我们完全不理解Kimi为什么一定要绑定张予彤,一个有严重利益冲突,并且违背受托责任,还一直不承认加入月之暗面的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循环智能投资方,并非仅是气不过张予彤持巨量免费股,更为重要的是金沙江创投、博裕资本、万物资本、靖亚资本、华山资本这些公司错过了月之暗面估值狂欢盛宴。

具体来看,2023年6月,月之暗面完成了20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循环智能时期的老投资人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等主导,今日资本等参与融资。上述仲裁的五家循环智能老股东完美错过了月之暗面估值暴涨的升值机会。

对于朱啸虎一方的解绑要求,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月之暗面内部的态度是不会与张予彤解绑,并表示14%还给少了。对于张予彤本人为何能够获得如此大比例的股份,月之暗面内部表示,都源于张予彤对公司的贡献,例如将Kimi月活用户提升到3600万、帮助月之暗面进行多轮融资等。

据“暗涌Waves”消息,2024年2月,“月之暗面”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等老股东。本轮融资后,月之暗面估值已达约25亿美元,一跃成为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

在这次融资中,阿里巴巴投资8亿美元,综合多家信源报道来看,张予彤是促成阿里投资的关键人物,强大的“找钱”能力或许是月之暗面不愿与张予彤“解绑”的关键原因。

有钱了之后,麻烦也随之而来,据《科创板日报》消息,仲裁发起方要求的补偿数额将近一亿美元,从时间点来看,循环智能老股东仲裁时间,与阿里巨额时间到账的时间相互重叠。

Kimi迈出“登月”第一步

有了钱之后,月之暗面的日子并不能轻松多少。AI大模型火热发展2年之后,大模型的发展可以用重度“烧钱”来形容。

据外媒消息报道,作为全球AI大模型领军者,2024年OpenAI或将面临高达50亿美元亏损。预估数据显示,OpenAI今年运营总成本可能将达85亿美元。其中,推理和训练成本分别高达40亿和30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OpenAI已经累计完成了135亿美元融资,即便拥有了巨额资金,但是高达50亿美元亏损,对于OpenAI而言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推理成本方面,2024年OpenAI花费近40亿美元租用微软的服务器集群来支持ChatGPT及其底层大模型的运转。

由总成本与亏损额推导,OpenAI全年收入预估至少将达到35亿美元。相比已经实现稳定收费的OpenAI,目前国内AI大模型正在因为行业内卷加剧,而被一点点拖入“免费”时代。

2024年5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打响了国内AI大模型价格战首枪。随后引发了阿里通义千问主力模型火速跟随降价,百万tokens调用花费最低已经降到0.5元。百度更是宣布文心大模型的两款主力模型全面免费,即刻生效。

激烈的行业价格战无疑将恶化AI大模型损益表,盈亏平衡没有明确时间表预期之下,AI大模型企业将更加看重“找钱”能力。即便是拿到了10亿美元的融资,月之暗面对于资金依然有着高度需求,Kimi也需要更大规模的服务器来支撑产品迭代。

说到AI大模型技术迭代问题,当下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未来AI大模型发展将主要集中在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的长文本处理能力。而计算能力更高效的长文本处理能力,也将成为检验AI大模型公司产品含金量的关键指标。

对此,杨植麟也曾表示,无损的长上下文将会是一个很关键的基础技术,长文本将是公司“登月”的第一步,历史上所有的模型架构演进,本质上都是在提升有效的、无损的上下文长度。

2024年3月,香港《南华早报》消息,月之暗面宣布旗下大模型Kimi已经能够处理200万汉字的无损上下文,相比去年10月时20万汉字的水平有了明显突破。

月之暗面的宣布随后也引发其他竞争对手的快速跟进,阿里巴巴宣布通义千问产品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000万字长文本处理规模,百度也表示即将开放长文本处理能力,预计文字处理范围将在200万至500万字之间。360则表示,360智脑正在进行500万字长文本处理功能的内测,并将很快集成至360AI浏览器中。

2024年3月,国内多家头部AI大模型公司宣布上线长文本功能后,行业也出现了对长文本处理能力的质疑声音。认为该技术并不是真正的长文本技术,而是RAG技术。对此,月之暗面相关人士表示,Kimi的长文本是无损压缩技术的长上下文,RAG是有损压缩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RAG是一种被称为检索增强生成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从文档中搜索出相关内容,并把这些内容给到大模型做推理。具体来讲,如果将200万字比作一本书,无损压缩技术好比是将这本书通读一遍之后进行归纳分析。相比之下,RAG技术只读每页第一行后,就进行总结分析。相比“一目十行”的处理技术,全篇通读之后的分析逻辑性与权威性更胜一筹。

相比一目十行的处理方式,全篇通读对于大模型计算资源需求大,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对 CPU和GPU有着更高的需求,也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大的资源去搭建计算平台,其背后的资源消耗问题也将日益加剧。

不要小视大模型背后的能源消耗成本,据国外权威机构报告,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在此过程中消耗超过50万度电力,每天用电量相当于1.7万个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除此之外,并不仅仅是人类说话“废水”。AI大模型在与人类的对话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原因在于AI数据处理中心还需要大量水资源来散热。未来随着长文本处理能力不断升级,数据处理对于电力与水资源需求也将不断上升,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也将愈发突出。

除了硬件不断升级带来资源与资金挑战,在软实力方面,企业也需要研发出更高效算法和架构,以减少资源消耗应对上述问题。复杂的模型结构和算法,除了能够降低企业硬件使用成本之外,也能理解更复杂的语言逻辑,提高模型文字处理的准确性,来满足客户更复杂的文字需求。

对于一款产品而言,只有解决了客户复杂多元化差异性需求,才能有更高的概率去实现商业应用。相比短文本处理能力,发展长文本能更好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更贴合于产业应用,更有利于产品商业化落地,这也头部企业不断加码长文本赛道的重要逻辑。

登月第二步,C端商业化还有多远?

虽然依靠阿里融资,Kimi一跃成为AI大模型C端赛道现象级产品,但C端市场内卷加剧也导致商业化目标遥遥无期。

对于国内AI大模型企业而言,发展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个选择便是“To B或To C”,对于C端市场而言,消费者群体巨大但是商业化难度较大,需要企业拥有强大找钱能力去熬过一轮又一轮行业洗牌,才能最后看到商业化曙光。

相比之下,大模型在B端市场的商业化应用要容易很多。月之暗面的前身循环智能便是一个服务B端的人工智能企业。

近日,零一万物CEO李开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模型竞争已进入“落地为王”阶段。这意味着市场对于大模型的盈利预期也将进一步加大,未来C端企业融资的难度也要大于B端企业。

李开复认为,“一个大模型公司同时做to B、to C是很辛苦的,需要多元化的管理方式。选择在国内做to B,是因为我们找到了一些破局的空间,比如用数字人来做零售、餐饮等,能做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样的to B只能在中国做,to B就做有利润的解决方案,而不只是卖模型,不只是做项目制”。

目前国内C端用户没有很强的付费需求和意愿,C端大模型产品更大的机会主要还是在海外市场。作为Kimi登月第二步,月之暗面走得并不顺利。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月之暗面几位出海产品负责人已于近期离职创业。报道称今年9月,月之暗面决定停止更新两款已上线的出海产品——Ohai和Noisee,暂时收缩了出海to C应用。

另据《科创板日报》,月之暗面的出海项目在今年6月就已经撤掉,原因则是出海业务盈利不及预期。

综合多家信源消息来看,Kimi出海计划可能遭遇种种不顺,正所谓人红是非多。月之暗面与张予彤互相捆绑之下能走多远?时间将告诉我们答案。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2:47 , Processed in 0.19295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