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一家小型商店里,展出着世界上最稀有的技术产品之一。这家店铺属于中国初创公司本源量子,展厅里一台量子计算机看起来随时可以从货架上取下使用。全球每年仅生产20台这样的设备。本源量子展品的具体细节尚不明朗,但这些设备都不对外国人开放。在一次事先预约的参观中,该公司看到外国人后立即取消了采访并报警。
量子技术的敏感程度仅次于武器制造业。量子计算机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普通超级计算机需要数十亿年才能完成的运算,而使用量子比特的通信也极其安全。尽管其商业前景尚不明朗,但各国军方都对这项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就是中国严格保护量子产业的原因。外界对其组件供应链知之甚少,中国政府还限制了部分相关技术出口。美国也同样在保护自身的量子技术,今年10月,美国财政部严格限制了美国对中国量子产业的投资。
中美双方各有所长。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在专注于检测磁场微弱变化的量子传感领域与美国不相上下。但在最具潜力的量子计算领域,美国仍具有明显优势。美国公司生产的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数量远超中国,这是衡量性能的重要指标。12月,谷歌推出的一款能够纠正计算机错误的新型量子芯片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中国正在缩小这一差距。虽然目前仍依赖西方供应商提供专用激光器等多种量子计算机核心组件,但这种局面正在改变。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让-弗朗索瓦·博比耶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制造必要设备的能力不断提升,西方供应商在中国的销量预计将会下降。
以稀释制冷机为例,这种设备可以产生运行量子计算机所需的超低温。2024年,多家中国公司和实验室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9月,知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制造出一台能达到创纪录低温并满足量子计算所有要求的制冷机。
由于保密程度极高,外界难以验证中国制造的稀释制冷机性能及其是否足以支持量子计算机运行。但如果这些说法属实,将是一个重要里程碑。稀释制冷机是量子供应链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多年来芬兰公司BlueFors一直是全球大多数量子计算机制冷机的供应商。9月,美国对高性能冷却系统等量子组件实施了出口管制。
中美在量子领域的竞争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新模式。在美国,包括谷歌、英特尔、IBM和微软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风投支持的初创企业是量子计算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大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但政府参与有限。
相比之下,中国私营部门投资规模适中,但政府的影响无处不在。大部分研究在国有大学实验室进行,一半的量子研究论文由与中央政府有关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最知名的量子初创公司要么由国家控制,要么获得国家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包括本源量子在内的多家公司的投资者,同时充当实验室、企业和决策者之间的桥梁。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已放弃该领域的研发,将设备移交给政府。
中国的这种模式可能更有优势。华盛顿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最新的专家调查显示,在发展量子计算方面,稳定的国家投资可能比私营部门资金更为重要。受访者认为,美国资金来源分散导致缺乏协调,减缓了创新速度。
一些美国投资者已开始期待量子计算投资的回报。加州研究与咨询公司兰德公司的爱德华·帕克指出,由于需求有限且行业前景不明,西方组件制造商也不愿扩大生产。他表示,尽管最好的设备仍在西方生产,但在发展大规模供应链方面,中国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可能更有优势,因为这项技术的发展周期和回报都还不确定。
这种说法也许有道理,但中国模式也存在风险。这一体系导致竞争减少,企业缺乏超越对手的动力。国家统筹意味着资源会集中在政府认为最有希望的特定量子技术方向上,这可能为中国带来巨大回报,但也可能押错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