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四级军士长

注册:2010-4-2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4-12-25 09:0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2月12日,话题“Chat GPT崩了”登上热搜,引众网友哀嚎不已。

有意思的是,在话题评论区里哭得最大声的群体并不是靠Chat GPT做表格、分析数据的打工人,而是平日里专注明星资讯、电竞新闻的清澈大学生。

只因为12月刚好是不少高校的期末季、论文写作季,Chat老师选择在这个时候玩失踪,只怕会让不少大学生过不好年。

Chat GPT 年轻人的第一位赛博私教

从2022年11月上线3.5版本那天算起,Chat GPT已经陪伴了全球用户两年时间。



在这段日子里,GPT不仅完成了3.5-4.0的版本升级,学生们也从没听说过人工智能的小白用户蜕变成了AI工具老鸟。

对那些自上学起就用GPT完成作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有的学习、复习经验都是和AI共生的。倘若这时候直接把工具从他们的手里抽走,这些人势必会两眼一抹黑不知如何是好。

“对不起,我是在它出生后才开始做科研的,就像先有马、后有车,我会开车却不会骑马一样。”在新周刊的文章中,某留学生如此说道。

尤其是到了期末季,学生们对GPT等AI工具的依赖还会更上一层楼。

毕竟复习资料要抓紧整理,不温习知识点的话卷面分数大概率会很难看;平时作业也要按时完成,不能准时交付的话平时分也会被被扣一大截。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理工科的小雪表示,使用AI工具已经成为了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学习日常。

在效率层面,有GPT帮助后他们仅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搞定一份包含示意图的7000字期末总结。所以每到期末季、考试周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会众筹订阅GPT的会员服务提升效率,大家都笑称这是“为科技付费”。

高校老师苦AI味久矣

站在老师角度去观察2022年以后的学生状态,我们就会发现“AI味”这个词成了避不开的话题。



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王教授表示,现在那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采访后再上交的作业往往会充斥着一股“AI味”。

这些作业虽然文笔不错,结构也算规整。但只要仔细一看,老师就会发现内容大多是“车轱辘话来回转”压根没有学生本人的观点和人文关怀。

这种情况正对应了牛津大学出版社所选出的2024年度词汇“脑腐”。

虽然AI在加快作业撰写效率的同时规避了错别字、病句等问题,但它也替学生们省略了深度思考环节,进而用傻瓜式的一键操作腐蚀了他们那宝贵的原创能力、思考能力。

回望AI的发展进程,王教授发现GPT刚刚诞生的时候,学生们大多是通过它来润色自己的作业。但随着技术的升级和用户依赖心理的养成,现在一旦脱离AI工具,很多学生几乎会失去自己原有的“原创写作”能力。

如果说王教授在面对AI时从心底感到了一丝无奈,那么远在大洋彼岸的维多利亚·利文斯通(Victoria Livingstone)则更显激进。

在传统的教学模型中,老师会向学生不断抛出问题、指导意见,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动态处理教学计划。但自从AI出现后,或者说学生们开始大范围使用AI完成作业后,维多利亚·利文斯通就总是在批改作业、笔记的时候认为她得到的反馈来自于机器,而不是那些活生生的孩子。

说感到被忽视也好,说对这些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也罢。

阅读了大量由Chat老师荣誉出品的作业后,维多利亚·利文斯通最终选择放弃自己那长达20年的教师生涯,并在《时代》杂志上将自己辞职的原因归咎于AI的出现,以此来试图唤醒那些沉迷于“一键生成作业”的孩子们。

高校与学生打响AI攻防战

维多利亚·利文斯通错了吗?

她不过是不想见到学生们因偷懒而荒废学业,甚至主动放弃“思考”这一核心技能。

用AI写作业、学习的学生们错了吗?

他们不过是想让繁重的学业轻松一些,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换来最高的收益。



由于学习本质上就是一场“反人性”的修行,所以上述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一场以“AI”为主题的攻防战,也势必会在全球高校中先后打响。

举个例子。

学生们为了能无痛拿到毕业证书,一些人在面对“论文关”的时候就会用AI走捷径,让它来代笔开题报告、内容大纲等。市面上也因此出现了相应的黑色产业链,大批投机者趁着AI的“技术东风”建立了论文工厂。

“不用管质量,用AI写,万字论文一下午就搞定了。”在新京报的报道中,一位写手如此说道。

校方为了晴朗学术氛围,避免AI代写成为学生的共性问题,也一定会推出相应的反制措施。

像是除引进AI检测工具外,天津科技大学还明确规定了查重结果不得超过30%,AIGC内容生成比例不得高出40%;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出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也明确规定学生在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且AI生成内容不得超过全文的20%。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已有众多海内外高校指定了学生的“AI使用条例”。但校方对AI的态度却远称不上“完全反对”,那些指定规则的人只是希望能减少学生用AI走捷径的现象,对于那些升级日常学习效率的用法,校方还是会表现出欢迎态度。

像是复旦大学的教务处负责人就曾表示,AI技术发展到今天,那些禁止学生使用AI的做法不可能也没必要。AI可以充当学生的润色工具,去提升作业、论文的质量,但不能成为核心内容的制作者、创新者。

它在今天乃至未来的角色定位,都会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而非他们的“私人枪手”。另无论技术如何发展,AI都不能夺舍人类的“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

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避免陷入AI制定的“剧本”而无法自拔。

参考:

澎湃新闻:ChatGPT发布两周年,“大学生的作业里充满了AI味”

新周刊:这届大学老师,已经快被AI作业逼疯了

新京报:卧底“论文工厂”:剽窃论文、编造数据,写手用AI生成廉价论文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7 08:58 , Processed in 0.1986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