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真的可以做数学了吗?来自帝国理工学院教授Kevin Buzzard在最新博文中深刻探讨了这个问题。甚至,他预测道,2025年AI能够拿下IMO金牌级水平。
OpenAI o3发布后,多个高难度基准测试的SOTA被大幅刷新。
就数学、代码、软件工程等领域而言,更是完全粉碎了满血版o1。
在这之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在今年11月Epoch AI发布的数学基准Frontier Math上,准确率破纪录地达到了25.2%。
那么,这个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联手60多位数学家出题的陶哲轩,曾认为这项测试能够难住AI好多年
最近,帝国理工学院教授、数学家、IMO金牌得主Kevin Buzzard发表了一篇深度长文——AI现在能做数学了吗?
文中,他探讨了AI在数学研究中的潜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计算和验证方面。不过,Buzzard认为在原创性证明、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局限。
o3未来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潜力究竟如何,或许我们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关键的一瞥。
01 o3是什么?FrontierMath又是什么?
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语言模型就是ChatGPT之类的东西:你可以向它提出问题,它会写一些句子给你答案。
语言模型在ChatGPT之前就有了,但总的来说,它们甚至无法写出连贯的句子或段落。
之后还有很多其他模型。现在,它们仍在快速进步。
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多久,但有很多人在这个游戏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如果打赌进展会很快放缓,那就太傻了。
Epoch AI在11月宣布, 其精心挑选了「数百」个数学难题, 组成了保密的FrontierMath数据集。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11.04872
之所以要进行「保密」,是有原因的。
大语言模型的训练要依赖于大型的知识数据库,因此一旦你将数据集公开,这些语言模型就会在上面进行训练。
如果你向这样的模型提出来自数据集中的问题,它们可能会直接复述出已经看到的答案。
02 这个数据集有多难?
那么,FrontierMath数据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知道的是,这些问题不是「证明这个定理」问题,而是「找到这个数字」问题。更准确地说,「问题必须具有清晰且可计算的答案,并且能够被自动验证。」
对于数据集中公开的5个示例问题,通过随机猜测的方式几乎上不可能成功。而且对于专业数学家来说也不简单。
Buzzard称,自己可以理解这5个问题的题意,并能较为轻松地完成第三道题——他以前见过这个技巧。
简单来说就是,函数将自然数n映射到α^n,当且仅当α-1的p进值为正时,该函数在n上是p进连续的。
而且,他也完全知道如何解决第五个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曲线Weil猜想的标准技巧,但没有去算出确切的13位数答案。
对于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Buzzard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至于第四个问题,如果花很多力气去研究的话可能会有进展,不过他最终没有尝试,只是看了看答案。
Buzzard怀疑道,即便是非常聪明的数学本科生,可能连其中的一个问题都无法完成。
比如第一个问题,就需要是解析数论领域的博士生才有可能。
FrontierMath论文中引用了一些数学家对这些问题难度的评价。就连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表示:「这些问题极具挑战性,只有领域专家才能解决」。
确实,Buzzard称自己能解决的两个示例问题都在专业领域,比如算术;而对那些不在专业范围内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不过,同是菲尔兹奖得主的Borcherds也在论文中提到,机器所生成数值答案「并不完全等同于提出了原创性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要制作这样一个数据集呢?
问题在于,对「数百」个「证明这个定理」问题的答案进行评分成本非常高。至少在2024年,人们还不会信任机器在这种复杂程度下进行评分,因此必须花钱聘请人类专家来完成。
相比之下,检查一个列表中的数百个数字是否与另一个列表中的相对应,计算机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
正如Borcherds所指出的,数学研究人员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尝试提出证明或构思想法,而不是处理数字。
不过,由于在数学领域,AI迫切需要高难度的数据集,而创建这样一个数据集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是非常昂贵的。因此,FrontierMath数据集仍然非常有价值。
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Frieder等人深入讨论了数学领域AI数据集的不足之处。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2.15184
此外,Science上也有一篇关于FrontierMath数据集的文章,其中引用了Buzzard的话:「如果有一个系统能够在这个数据集上取得满分,那数学家的时代就结束了。」
没想到,就在论文发出的一个多月之后,OpenAI突然宣布o3在这个数据集上取得了破纪录的25.2%准确率。
整个AI数学圈,都为之震惊,包括Buzzard本人也是。
03 发生了什么?
在数学领域,Buzzard对「AI」能力的认知是「本科生或预科生」的水平。
o3在解决为优秀高中生设计的「奥林匹克式」问题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
毫无悬念的是,AI系统在一年之内就能通过本科数学考试。
因为,在设计本科数学考试时,通常需要确保不至于有50%的学生都不及格,因此会加入一些标准化问题(和学生们已经见过的非常相似),从而帮助那些对课程有基本理解的学生能通过考试。在这些问题上,机器很容易取得高分。
但要从这一水平跨越到高级本科或早期博士阶段,并提出创新性想法,而不仅仅是重复利用标准化的思路,将需要一个相当大的飞跃。
毕竟在普特南竞赛(美加知名大学生数学竞赛)中, o1 pro仅对「B4」这道题给出了还算不错的解答,其他大多数答案最多只能得一两分(满分10分)。
因此,Buzzard原本预计这个数据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仍然是难以攻破的。
但还是激动早了。
Epoch AI的Elliot Glazer在Reddit发帖声称数据集中实际上有25%的问题是「IMO/本科生风格的问题」。
这个说法有点令人困惑,因为很难将这样的形容词,对应到公开发布的5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
即使是最简单的一个,也涉及到了Weil曲线猜想(或是通过暴力计算论证——勉强可行但会非常痛苦,因为它需要在有限域上分解10^12个三多次项式)。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数据集中问题的实际水平到底是什么?或者换句话说,这五个公开问题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我们无从得知。
考虑到这一新的信息,即25%的问题是本科水平,Buzzard称自己对o3取得的成绩也就不那么惊讶了。
不过,他表示,还是很期待AI能够在数据集上达到50%的准确率。因为在「博士资格考试」上的表现(也就是Elliot Glazer所描述的接下来50%的问题),正是Buzzard希望从这些系统中看到的。
04 证明这个定理!
然而,正如Borcherds指出的那样,即使我们最终得到了一台在「找到这个数字」方面超越人类的机器, 它在许多数学研究领域的适用性也将十分有限,因为这些领域的核心问题通常是如何「证明这个定理」。
在Buzzard看来,2024年最成功的案例是DeepMind的AlphaProof——它解决了2024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六道题中的四道。
在这些问题中,既有「证明这个定理」, 也有「找到一个数字并证明它的正确性」。对于其中的三道题,机器的输出是完全形式化的Lean证明。
交互式定理证明器Lean拥有一个完善的数学库mathlib,其中就包含有能够解决IMO以及其他问题所需的众多技术。
最终,DeepMind系统的解答经过人工检查后被验证为「满分」答案。
不过,这相当于让我们又回到了高中——尽管题目极难,但解题只需使用高中水平的技术。
Buzzard认为,我们将会在2025年看到IMO金牌水平的机器。
但同时,这也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之前提到的「评分难题」。
05 谁给机器打分?
可以设想,在2025年7月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大赛(IMO)上,除了数百名世界上最聪明的中学生之外,还会有机器参赛。但希望数量不会太多。
这些系统将分为两种类型:
以计算机证明检查器(如Lean、Rocq、Isabelle等)的语言提交答案的系统
以人类的语言提交答案的大语言模型
这两种提交方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对于已被正确翻译为计算机证明检查器语言的题目陈述,评审只需检查证明能否通过编译,基本上就可以确定这是不是一个「满分」答案了。
对于大语言模型,评审将面临类似普特南竞赛解答的情况——计算机会写出一些看起来很有说服力的内容,但人类需要仔细阅读并评分,而且并不能保证这会是一个「满分」答案。
Borcherds提醒AI社区「证明这个定理!」是数学家真正希望看到的,这是非常正确的。
目前在逻辑推理方面,大语言模型的准确度至少比人类专家低一个数量级。
我担心,在一两年之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模型「证明」黎曼猜想的浪潮。这些模糊或不准确的「证明」可能会夹杂10页正确的数学内容中,而人类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把它们找出来。
另一方面,定理证明器的准确性至少高一个数量级:每当看到Lean拒绝接受数学文献中的某个人类论证时,错误的总是人类。
事实上,数学家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证明这个定理!」,而是希望看到「正确地证明这个定理,并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其成立原因」。
对于语言模型方法,我非常担心「正确性」;而对于定理证明器的方法,我则担心「是否能够以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
目前进展非常迅速,但我们在这一领域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
至于何时才能「跨越本科生水平这道坎」?没有人知道。
参考资料:
https://xenaproject.wordpress.com/2024/12/22/can-ai-do-maths-yet-thoughts-from-a-mathematician/
来源:36k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