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4-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3 23:1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MPLS 中 L2VPN 的 PWE3 技术详解



目录



PWE3 技术概述什么是 PWE3
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 to Edge),即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技术,是一种在分组交换网络(PSN)中尽可能真实地模仿传统二层业务特征的二层 VPN 技术。
技术背景
随着 IP 数据网的快速发展,传统通信网络面临升级和扩展的挑战。PWE3 技术应运而生,旨在:

  • 实现网络融合:将传统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互连
  • 保护投资:保留现有网络设备和业务
  • 提高效率:通过统一的 IP/MPLS 承载网传输多种业务
  • 降低成本:减少网络重复建设和运营成本

技术定位
PWE3 是 **VLL(Virtual Leased Line)** 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对 Martini 协议的扩展和增强。它具有以下定位特征:

  • 端到端特性:在两个 PE 节点间提供完整的业务仿真通道
  • 点到点连接:建立专用的虚电路连接
  • 多业务支持:支持 ATM、FR、Ethernet、TDM 等多种业务类型




基本概念和定义核心术语
术语
英文全称
定义

CE
Customer Edge
用户边缘设备,发起或终结业务的设备

PE
Provider Edge
运营商边缘设备,提供 PWE3 技术支持

P
Provider
运营商核心设备,仅进行 MPLS 标签转发

AC
Attachment Circuit
CE 到 PE 之间的连接链路或虚链路

PW
Pseudo Wire
伪线,在 PSN 中仿真的虚电路连接

PS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组交换网络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标签分发协议
关键特性
  • 业务透明性:CE 设备无法感知使用的是仿真业务还是本地业务
  • 隔离性:不同 PW 之间互相隔离,确保业务安全性
  • 扩展性:支持多种业务类型和组网方式
  • 可靠性:提供完善的 OAM 和故障检测机制




技术原理和工作机制基本工作流程
PWE3 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步骤 1:业务接入
  • CE 设备通过 AC 链路将业务数据发送到 PE 设备
  • AC 链路上的所有用户报文要求原封不动地转发

步骤 2:PW 选择和封装
  • PE 设备收到 AC 上的数据后,由转发器(Forwarder)选择合适的 PW
  • PE 设备为业务数据添加两层 MPLS 标签:

  • 内层标签(PW Label):标识不同的 PW 连接
  • 外层标签(Tunnel Label):指导报文在公网中的转发

步骤 3:公网传输
  • 封装后的报文通过 MPLS 隧道在 PSN 网络中传输
  • P 设备仅根据外层标签进行转发,不关心内部业务内容

步骤 4:解封装和转发
  • 报文到达对端 PE 设备后,剥离外层隧道标签
  • PE 设备根据内层 PW 标签选择相应的 AC 链路
  • 剥离 PW 标签后,将原始业务数据转发到目标 CE 设备

数据转发机制
CE1 ---AC--- PE1 ---\[MPLS Tunnel]--- PE2 ---AC--- CE2

       \|        |                      |        |

       \|        |                      |        |

       v        v                      v        v

    业务数据   标签封装                标签解封装  业务数据


网络架构和组成部分PWE3 网络架构
PWE3 网络由以下核心组成部分构成:
1. 接入链路(AC)
定义:CE 到 PE 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链路
特性

  • 可以是以太网、ATM、FR、TDM 等各种物理接口
  • 负责承载用户原始业务数据
  • 要求透传所有用户二层协议报文

2. 伪线(PW)
定义:在 PSN 网络中仿真的点到点虚电路连接
本质:VC(Virtual Circuit)+ 隧道(Tunnel)
功能

  • 模拟传统专线的传输特性
  • 提供端到端的业务隔离
  • 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仿真

3. 转发器(Forwarder)
定义:PE 设备中的转发表项,负责 AC 与 PW 之间的映射
工作机制

  • 接收 AC 链路的业务数据
  • 根据预设的映射规则选择对应的 PW
  • 实现业务数据在 AC 和 PW 之间的转发

4. 隧道(Tunnel)
定义:PE 之间的逻辑传输通道
类型

  • MPLS LSP 隧道:基于 MPLS 标签交换路径
  • GRE 隧道:通用路由封装隧道
  • MPLS TE 隧道:流量工程隧道

特性

  • 单向传输通道
  • 一条隧道可承载多条 PW
  • 提供 QoS 保障机制

5. PW 信令协议
作用:用于创建、维护和删除 PW 连接
主要协议

  • LDP(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最常用的信令协议
  • 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支持流量工程




封装格式和标签栈结构MPLS 标签格式
MPLS 标签字段结构(32 比特):

字段
长度
功能说明

Label
20 比特
标签值,用于转发的指针

Exp
3 比特
试验字段,通常用于 CoS 优先级

S
1 比特
栈底标识,1 表示最底层标签

TTL
8 比特
生存时间,防止报文环路
PWE3 封装结构
PWE3 报文采用双层标签封装:

+----------------+----------------+----------------+----------------+

\|   外层标签     |   内层标签     |   控制字(可选) |   业务净荷     |

\|  (Tunnel)      |    (PW)        |  (Control Word)|  (Payload)     |

+----------------+----------------+----------------+----------------+

    32比特          32比特          32比特        可变长度标签栈工作原理
外层标签(Tunnel Label)

  • 由 LDP 或 RSVP 协议分配
  • 用于在 PSN 网络中路由到对端 PE
  • 在传输过程中逐跳交换

内层标签(PW Label)

  • 由 LDP 协议的 VC FEC 分配
  • 用于标识特定的 PW 连接
  • 在 PE 设备之间保持不变

控制字(Control Word)
作用

  • 携带 PW 类型相关信息
  • 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 支持某些业务的特殊需求

格式:32 比特字段,包含序列号、标志位等信息



信令协议和建立过程LDP 信令协议
PWE3 主要使用 LDP 协议作为信令协议,通过扩展的 VC FEC(Virtual Circuit 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来传递 PW 信息。
PW 建立过程1. LDP 会话建立
PE1 ------------------------------ PE2

     LDP Hello消息交换

     LDP会话建立成功2. VC 信息交换
PE1 ------------------------------ PE2

     VC FEC TLV

     (包含VC ID、封装类型等)

     

PE2 ------------------------------ PE1

     VC FEC TLV确认

     (分配并返回PW标签)3. PW 连接建立
PE1 ------------------------------ PE2

     PW标签映射完成

     PW连接建立成功标签分配模式
下游自主分配(DU)模式

  • 下游设备主动向上游设备分配标签
  • 适用于 PWE3 的标签分配

标签保留模式

  • 采用宽松标签保留模式
  • 保留所有收到的标签映射




OAM 和故障检测机制VCCV(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VCCV 是 PWE3 的连接性验证机制,定义在 RFC 5085 中。
VCCV 检测类型
  • 控制字通道(Control Word Channel)

  • 支持端到端的检测
  • 适用于单跳和多跳 PW

  • Label Alert 通道

  • 支持逐跳检测
  • 可用于定位故障节点

VCCV-PING
功能:手工检测 PW 连接状态

\# 华为设备VCCV-PING命令示例

ping mpls l2vpn pw vc-id 100 peer 10.1.1.2
检测原理

  • 发送 MPLS Echo Request 报文
  • 通过 PW 转发到对端 PE
  • 根据响应判断 PW 连通性

VCCV-Tracert
功能:定位 PW 路径上的故障节点

\# VCCV-Tracert命令示例

tracert mpls l2vpn pw vc-id 100 peer 10.1.1.2BFD for PWE3
**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为 PWE3 提供快速故障检测。
技术优势
  • 快速检测:毫秒级故障检测
  • 低开销:协议开销小
  • 统一机制:全网统一的检测标准

实现方式
PE1 ------------------------------ PE2

     BFD控制报文

     (通过VCCV通道传输)

     

     BFD会话建立

     实时监控PW状态PWE3 FRR(Fast Reroute)故障切换机制
  • 故障检测:BFD 检测到 PW 故障
  • 故障通告:通过 OAM 机制通知相关节点
  • 流量切换:快速切换到备用 PW
  • 业务恢复:在备用路径上恢复业务传输

保护方式
  • 1:1 保护:主备 PW 配置
  • N:1 保护:多主一备配置




组网方式1. 单跳 PWE3
网络拓扑

CE1 --- PE1 --- P --- PE2 --- CE2

             单跳PW
特点

  • PE 之间只有一条 PW
  • 不需要内层标签交换
  • 配置简单,适用于简单网络环境

信令要求

  • PE 之间建立 LDP 会话
  • 直连 PE 使用普通 LDP 会话
  • 非直连 PE 使用 Remote LDP 会话

2. 多跳 PWE3
网络拓扑

CE1 --- U-PE1 --- S-PE --- U-PE2 --- CE2

           PW1       PW2

           多跳PW
应用场景

  • PE 之间不在同一 AS 域
  • PE 使用不同的信令协议
  • 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转发

转发机制

  • S-PE(Switching PE)进行 PW 标签交换
  • U-PE(User-facing PE)保持与单跳相同的转发机制

3. 跨域 PWE3Option A(Back-to-Back VRF)
AS1: PE1 --- ASBR1 --- ASBR2 --- PE2 :AS2

               VRF          VRFOption B(Multihop MP-BGP)
AS1: PE1 --- RR --- ASBR1 --- ASBR2 --- RR --- PE2 :AS2Option C(Inter-AS VPLS)
AS1: PE1 --- ASBR1 --- ASBR2 --- PE2 :AS2

           Pseudowire         Pseudowire


配置示例华为设备 PWE3 配置示例1. 基础 MPLS 配置
\# PE1配置

system-view

sysname PE1

\# 配置LSR ID

mpls lsr-id 1.1.1.1

mpls

 quit

\# 配置接口IP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3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0.1.1.1 24

 mpls

 quit

\# 配置OSPF

ospf 1 router-id 1.1.1.1

 area 0

  network 1.1.1.1 0.0.0.0

  network 10.1.1.0 0.0.0.255

 quit2. LDP 配置
\# PE1 LDP配置

mpls ldp

 lsr-id 1.1.1.1

 qui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mpls ldp

 quit3. PWE3 配置
\# PE1 PWE3配置

mpls l2vpn

 quit

\# 创建PW模板

pw-template PW\_TEMPLATE

 peer-address 2.2.2.2

 tnl-policy TUNNEL\_POLICY

 quit

\# 配置AC接口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0

 quit

\# 绑定AC和PW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mpls l2vc pw-template PW\_TEMPLATE 100 control-word

 quitCisco 设备 PWE3 配置示例1. 基础配置
! PE1配置

hostname PE1

! 配置LSR ID

mpls lsr-id 1.1.1.1

mpls label protocol ldp

! 配置接口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255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mpls ip

 no shutdown2. LDP 配置
! PE1 LDP配置

mpls ldp router-id Loopback0 force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mpls ldp3. PWE3 配置
! PE1 PWE3配置

l2vpn xconnect context PWE3\_CONTEXT

 member GigabitEthernet0/0/2 service-instance 100

 member mpls pw 100 remote 2.2.2.2 tunnel-ip 10.1.1.2


应用场景1. 企业专线业务
应用需求

  • 企业分支机构间的安全连接
  • 支持多种业务类型
  • 保证服务质量

PWE3 解决方案

总部CE --- PE --- \[MPLS网络] --- PE --- 分部CE

                      |

                      |

                    分部CE --- PE --- \[MPLS网络] --- PE --- 总部CE2. 移动回传网络
应用需求

  • 基站到核心网的连接
  • 支持 TDM、ATM 等传统业务
  • 高可靠性和低时延

PWE3 解决方案

基站 --- PE --- \[MPLS网络] --- PE --- RNC/MME

      (TDM/ATM)           (TDM/ATM)3. 城域网业务承载
应用需求

  • 城市范围内的业务接入
  • 支持以太网、IPTV 等业务
  • 灵活的业务调度

PWE3 解决方案

用户侧 --- U-PE --- S-PE --- N-PE --- 核心网

      (以太网)      (汇聚)      (骨干)4. 数据中心互联
应用需求

  • 多数据中心间的连接
  • 虚拟机迁移支持
  • 高带宽和低时延

PWE3 解决方案

DC1 --- PE --- \[MPLS网络] --- PE --- DC2

     (VLAN)                 (VLAN)


优势和特点技术优势1. 业务透明性
  • 完全透明:CE 设备无法感知网络结构变化
  • 协议兼容:支持各种二层协议透传
  • 业务无损:保持原有业务的所有特征

2. 灵活性和扩展性
  • 多业务支持:ATM、FR、Ethernet、TDM 等
  • 组网灵活:单跳、多跳、跨域等多种方式
  • 平滑升级:支持网络平滑演进

3. 可靠性和稳定性
  • 故障检测:BFD 提供毫秒级故障检测
  • 快速恢复:FRR 实现业务快速切换
  • 冗余保护:支持主备 PW 保护

4. 成本效益
  • 统一承载:多种业务统一在 IP/MPLS 网络承载
  • 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 运维简单:统一的网络管理和维护

与其他技术对比
技术
业务类型
组网方式
扩展性
适用场景

PWE3
点到点专线
单跳 / 多跳
企业专线、移动回传

VPLS
点到多点 LAN
全连接
中等
企业 LAN 互联

VLL
点到点专线
简单
简单专线业务



总结PWE3 技术价值
PWE3 作为 MPLS L2VPN 的核心技术,为现代通信网络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 实现网络融合:将传统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有机结合
  • 保护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
  • 提高效率:统一的网络承载多种业务类型
  • 降低成本:减少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

发展趋势
随着 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PWE3 技术将:

  • 向 IP 化演进:更好地支持 IP 化业务
  • 智能化提升:引入 AI/ML 技术优化网络管理
  • 绿色节能:提高网络能效,降低碳排放
  • 安全增强: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应用前景
PWE3 技术在以下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5G 承载网:支持 5G 基站回传和核心网连接
  • 企业云网融合:连接企业分支与云服务
  • 工业互联网:支持工业设备的可靠连接
  • 智慧城市:为智慧城市应用提供网络支撑

PWE3 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高效、可靠、智能的现代通信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资料

  • RFC 3985 - 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PWE3) Architecture
  • RFC 5085 - 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VCCV) for MPLS-Based Pseudowires
  • RFC 5885 -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BFD) for the Pseudowire 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VCCV)
  • 华为 MPLS L2VPN 技术白皮书
  • Cisco MPLS VPN 配置指南

技术支持:如需技术支持,请联系网络技术团队或参考设备厂商文档。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举报本楼

本帖有 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5 02:25 , Processed in 0.54069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